马皇后也急忙起身,同样躬身行礼:“请姜先生如实告知,一定要治好标儿和雄英,若能治好咱的标儿和雄英,咱在宫中给你立长生牌,日日夜夜,香火不断,咱也天天为先生祈福。”
朱标见此,也向姜逸行礼,“孤,我的命无所谓,请先生一定要治好雄英,我已经对不起常姐姐了,若是雄英在出了问题,百年之后我如何有面目去见常姐姐。”
从没被人行过礼的姜逸大脑一片空白,反应过来时,连忙去扶朱元璋,最里边急忙说着:“你们快都起来,我答应了,我一定把我知道的全告诉你们,就算大明治不了,我也能把人带到后世去治,一定没问题的,快都起来。”
听着姜逸的话,朱元璋心中一喜:“先生还能带人去后世?”
看着站直的三人,姜逸松了一口气:“自然是能的,我既然能来,那就同样能够回去,带人回到后世也同样可以。”
朱元璋几人听后明显松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慢慢放松下来。
“姜先生,那一切就都拜托你了。”朱元璋对着姜逸说道。
“是啊,拜托你了,姜先生,标儿和雄英一定不能出事啊。”马皇后也紧跟着说道。
姜逸看着好不容易放松下来的几个人,暂时打算过几天再说马皇后也是洪武十五年病逝的事,只是回应道:“我既然答应了,就一定会做到,而且我本来就是为了让大明变得更强才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陛下,我们以后可能会经常打交道。您是皇帝,九五至尊,称我为先生恐怕会有损陛下威严,陛下还叫我姜小子就行。”姜逸对朱元璋提到。
朱元璋沉吟片刻,向是下了什么决定:“标儿,一会儿回去拟旨,册封姜先生为咱大明国师,地位同咱相等,一应官员包括咱的那些儿子,见国师如见咱。”
朱标听后,也不迟疑:“是,爹,我回去就拟旨。”
一旁的马皇后也忍不住插嘴道:“以后我们称姜先生为国师,咱看国师的年纪也就二十多,国师可以称我和重八叔叔婶婶,与标儿称兄道弟即可。”
姜逸听后连连摆手:“我称陛下和娘娘叔叔婶婶没问题,按照年纪叫太子殿下大哥也没问题,但是陛下和娘娘就不必唤我国师了,叫我小逸就行,标哥随便称呼,见小逸或者弟弟都可以。”
马皇后听后,拍板决定:“那就按照小逸说的办。”
朱元璋在一旁附和道:“好,以后咱和妹子就叫小逸,小逸称我们叔叔婶婶。”
朱标紧接着说道:“看年龄,应该是我年长些,那我也一起叫你小逸吧,毕竟逸弟(义弟)听起来有些怪。”
等朱元璋三人都同意后,姜逸起身行礼:“晚辈姜逸,见过朱叔、马婶、标哥。”
“好!好!好!”朱元璋大笑,也不知他是因为认了姜逸做侄子而开心,还是因为太子和皇长孙有救而欣喜。
马皇后从腰间摘下一块凤形玉佩,递给姜逸:“小逸,这是重八还是吴王时巡来的玉佩,这么多年咱一直戴在身上,现在咱把它送给你,有了这枚玉佩,别的地方不敢说,在这应天府中,那些豪门望族看到这玉佩,还是会给咱一点面子的。”
姜逸看着马皇后认真的表情,心中一暖:“婶婶,这玉佩是叔叔送您的,这太珍贵了,我不能要。”
马皇后看了看朱元璋,直接将玉佩塞进姜逸手里:“咱和重八这么多年了,这块玉佩更多的是情怀,没事的小逸,婶婶做主,收下吧。”
朱元璋无奈接道:“既然妹子送你了,那你小子就收着,一块玉佩我大明还是送的起的。”
姜逸嘴角微微抽搐,我说的是能不能送得起的问题?
姜逸想了想,将玉佩挂在腰间,朱标此时也插嘴道:“一会我派人在东宫收拾出来一个院子,以后小逸在大明也有个歇息的地方。”
朱元璋点了点头:“还是标儿想的周到,那就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