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玉佩之谜

“谈不上相识,当初在馆驿也仅有一面之缘。张家的事说来错综复杂,裴善虽是个斯文读书人,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临危受命,想来皇上也是经过慎重考虑。

论每年对皇家的贡献最大的皇商,张家首当其冲,朝廷对此事重视也是情理之中。能得到御史台那位刚正不阿的张大人推介,裴善想必不是个等闲之辈。”

“张老太爷是母后的故交,母后得知消息不免难过。但愿等我们到了通州,案子已经有眉目了。书安,你跟我说说,是怎么寻到那枚玉佩的?又是如何招来杀手的?”

顾清离也学着十三爷的样子,仰面躺在地上,细细回忆起不久前的事。

“去通州之前,我拿着太后给我的草图专门找了宫中的玉作,时隔这么多年,玉作的匠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早已没人记得这个纹样。于是我又在城里辗转了几日,那日幸运地遇到一个老匠人。

他告诉我,这个纹样出自他的师兄之手,借鉴的是并蒂莲的图样,寓意好事成双,幸福美满。不过这位老匠人已经是天命之年,他的师兄也早就作古多年。

那一年西域进贡了一批上好的和田玉, 宫里各宫的主子们都得了皇上的赏赐,一时间玉作门口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其中有个嬷嬷找到他师兄,命他设计制作两块以并蒂莲为主题的玉佩,要设计巧妙,不落俗套,这个图案并不少见,但是要做得出彩还需有多年功力。”

老匠人回忆起师兄制作那两枚玉佩所花的精力:“师兄做事细致,又恐有负贵人所托,因而更加谨慎。 冥思苦想了好几个日夜,终于画出满意的纹样,得到贵人认可。

然后又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才打磨出那对绝世无双的精美玉佩。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我偏私夸海口, 那对玉佩上的莲子颗颗圆润饱满,荷叶纹理条条精细,雕工堪称一绝,见过的没有说不好的。”

顾清离略一思索,问了一句:“老先生可还记得这是哪一年的事?”

“师兄完成那件作品之后就匆匆离开了宫中玉作,后来不知怎地染病在家中暴毙。

再过个把月,就是师兄去世十八年忌日。师父死后,师兄将我一手拉扯大,他既是我兄长,也是半个爹,因此年年我都要去他坟上祭拜。”

“那一年,你师兄多大?”

“师兄大我十岁,那一年他四十有二。”

年纪并不大,又是刚完成大作,按理说正值仕途青云之途,为何突然离宫,又恰巧突然暴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