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自作主张将那宝马赠给顾清离,并对顾知远说:“这侯府的一切都属于你大哥,怪就怪你没有投身在你嫡母的肚子里,否则,自你生下来便能享有这些现成的。”
从此,顾知远与大哥顾清离渐渐生分,两兄弟经常因为一件小事争得头破血流。
每每这时,王氏只是一味偏袒顾清离,面对亲儿子,反而表现出满不在乎,甚至多次出言训斥责罚顾知远。
她越是这样,顾侯爷越是心疼怜惜二儿子,久而久之,顾清离在他眼中成了惹祸精,纨绔的世家子,不堪大用。
反观二儿子,日日闭门苦读,出口便能成章。小小年纪便知孝顺祖母和双亲,爱护弟弟妹妹,倒比顾清离更符合他心中继承人的形象。
顾清离与顾侯爷本就不太亲近,十几岁的年纪血气方刚,父亲越是对他吹胡子瞪眼,他越是反其道而行,两父子的关系逐渐变得剑拔弩张。
十六岁那年,顾清离生了一场大病,落下后遗症,大夫们纷纷惋惜顾家嫡子将无法人道,恐无后嗣。
顾保平彻底动了为二儿子请封世子的念头。
不料王氏深明大义,跳出来维护顾清离,令众人刮目相看。
“古来嫡庶有别,长幼有序。还请侯爷看在姐姐对侯爷一片痴情的份上,善待书安。”
就这样,顾清离顺利地成为了侯府的世子爷。
他虽然对这个身份毫无半点兴趣,却打心底感恩王氏对他的疼爱。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跟王氏有隔阂的呢?
他记得获封的当晚, 他去王氏屋里致谢。
那晚是中秋,银河迢迢,月色清明。
他在王氏屋外亲耳听到一个令他终身难忘的声音:“所谋越大,越要谨小慎微,凡事只有徐徐图之才能成。”
“儿子,一个人只有捧得越高,才会摔得越疼。”
“原谅娘的所作所为,更要明白娘的用心良苦。
他若无德无后,这个身份在他身上就是个枷锁。 你记着,只要你变强了,迟早有一天,这侯府的一切都是你的。 那个时候,你才是名正言顺承爵,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此话如晴天霹雳在顾清离头顶炸起。
原来,这一切都是演戏,这场戏可真长啊,足足导了十几年,他敬爱的继母,原来是存了这份心思。
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妄图把他养成一个纨绔子,让他在世人面前失德,遭到父亲的厌弃。
其实,完全不用如此大费周章,他本就不可能有后,一个不能有子嗣的男人,守不住祖宗打下的这份家业,有什么脸面成为下一任定北侯。
如果继母跟他直说,他会告诉她,自己根本不在乎这个身份。
他神思恍惚,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屋的。
那夜,他发着高烧,浑浑噩噩,是母亲陪嫁过来的兰嬷嬷忧心忡忡地守了他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