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括户之法

李隆基诏告天下,括户乃是朝廷大计,指出其中利害,也是尽可能的为太子总领括户之法铺平道路,李亨不屑与与李林甫为伍,他知道李林甫此举是想找到一个挡箭牌,他也没有指望李林甫能够有什么作为,既然李隆基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便是对自己的信任,同时也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自己一定要和房将此事办好。

李隆基下诏便是推行此法最大的保证。

朝廷有现在的情形,皆是朝臣皆思虑如何结党营私,谋求私利,不思施政实干,为民造福,李亨想以身作则,将国家放在了第一位,以正朝堂之风。

李隆基将括户之事的几位人选定下来之后,遂将目光移向房,“房,你是户部尚书,也是第一个提起行括户之法的人,没有人比你更清楚天下赋税以及丁户的情况,你来说说,具体该如何推行此法。”

房认真地整理了一下衣袖,恭敬地回答道:“回禀陛下,总结起来便是十二字的策略,‘设禁令,垂恩德、施权衡,为限制’四法。”众人皆将眼神移向了这个平时少言的户部尚书。

房接着解释道:“设禁令就是闾阎为保,互相觉察,以乡里为连坐,垂恩德即是令逃户返乡,朝廷提供返乡路费,施权衡即是对于那些在外乡安家,不愿意返乡的逃户允许他们就地附籍,为限制即是规定逃户在三十日内报到,朝廷便可既往不咎,若超出百日期限判为流刑,发配边州。”

刘羡之道:“房大人所言有条有理,只是臣以为第四点施权衡以三十日为期是不是有些太短,有些离家较远的逃户时间有些短促,不知房大人能否将期限放宽一点。”

“不知刘大人以为多少天合适?”

“百日。一来体现朝廷宽仁,而来令离乡较远的逃户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房想了想,“可以。”

李隆基点了点头,“好,此事就这么定了。”李隆基从龙案上拿起一个奏折,“朕还要向众卿宣布一个捷报,北庭兵马使安禄山大败突厥,将之前突厥占领的辖地都夺了回来,朕没有看错,安禄山果然有勇有谋,是我大唐的一员猛将。”

李林甫微微眯了眯眼睛,上前一步道:“陛下,看来张守眼光不差,其所荐之人果然是骁勇之将。”

李隆基最近热衷于边事,对于边境战事都非常的在意,此次安禄山取得大胜,李隆基也觉得颇为满意。

李亨道:“父皇,大唐有如此猛将说明大唐军队之威,儿臣以为,不可对其褒奖太过,以免滋长边庭以战求功之心。”李亨毫不附会圣意,其出发点皆是为大唐考虑,将心中所想如实说出。

李隆基此时心情大好,对征战之事李隆基答应姚崇三十年不求边功,对于李亨的诚恳之言也没有反感,点了点头,“太子是想让朕学习宋公当年不赏郝灵之法。”

开元年间的右相宋,曾经对用计谋获得突厥首领首级的郝灵不赏,令郝灵愤愤而终,边将从此没有一个贪渎边功,妄起事端。

李隆基现在皇权凌驾言官制度之上,并且大唐现在国力已经今非昔比,接着道:“但是立有军功之人赏赐也不可少了,安禄山,朕记住他的名字了。”

散会之后,李亨与李林甫房商议了一下具体细节。

除了括户一事,刘羡之每隔三天会阅览神燕阁秘密送过来的西域情报。

天际线的晚霞绚烂如火。

一直白鸽从远方飞来,飞入了长安城中的一个角落。

崔梦庭拿着一个小竹筒朝着正堂走去,崔梦庭走进屋内,行了一礼,“庄主。”将一个竹筒递了过来。

刘羡之合上名单,他接过竹筒,打开上面的蜡封,认真的看了起来,过了一阵他将纸条递给了崔梦庭,眼神移向他处,又靠在了软塌上。

崔梦庭接过纸条看了起来,过了一阵,道:“看来,她已经准备好了。”

刘羡之看着桌上冒着青烟的鎏金香炉,眼神幽深,用一种肯定的语气道:“九年前的那件事之后,我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张修和郭子仪定可以将其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