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疑云

郭子钦示意张修坐在炭火旁边的软塌上,两人坐了下来,郭子钦用铁钳拨动了几下炭火,接着道:“红妆行事非常隐秘,我并没有掌握证据,只是我觉得楼兰的王室或许与九年前吐蕃军突然进攻有关。”

“楼兰王室?”张修皱了皱眉,“看来我们必须要在他们的计划实施之前将此事查清楚。”

郭子钦点了点头,“有太子殿下和张大人助我,我想我们的胜算又多了几分。”

李隆基认为自己创造了这个盛世,并且他对自己的用人一向很有主见,也很有自信。

不管是平民百姓和帝王将相若一个人将自己看得太高,就会变得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很难发现一些幽微之处。

李林甫对细节把握很好的人,他知道英武绝伦的李隆基关注哪些方面,并且他知道将这些方面非常完美的展示在李隆基的面前,他要创造出一个相对平庸稳定的坏境,将新颖的、出类拔萃的人和事物隐藏起来,将陈旧的、碌碌无为的人和事物展示出来,让李隆基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并且产生很少变数的环境里,因为在这种坏境中不利于自己的因素皆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李林甫则在暗中不断的壮大自己,自己的势力越大就越有能力掌控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环境。

李隆基春秋渐高,因为这些年来的多疑和偏执他渐渐的与开元之初那个锐意进取他越来越远,从裁撤扶龙山庄开始他便开始诛杀功臣,废立言官体质,打压科举一派,虽然他现在掌握着绝对的皇权,但是目前的朝堂早已经模样大变,李林甫擅于揣摩李隆基的心思,借着李隆基制衡科举一派的想法逐渐将科举一派的精英清理出朝堂,渐渐地李林甫已经成为开元以来第一个权臣,他滤去了所有的不稳定因素,包括仅有的几个朝臣的诤谏之言,地方官员的诤谏奏折也被李林甫扣下,或许李隆基自己也不知道他已经陷入了李林甫所创造的这种环境之中,李林甫营造的这些成就和功绩已经让李隆基产生了某种程度的错觉。

这种错觉就是麻痹。

帝王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有机会指出这个错误。

刘羡之由户部郎中升为户部侍郎,京城中想要结交的人络绎不绝,但刘羡之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清雅的人,对所有礼物刘羡之都是令崔梦庭婉言谢绝,那些达官贵人也知道了刘羡之的脾性,便也不在进行无谓的叨扰,此举更是加深了一些朝臣的好感,因此每次上朝,很多朝臣都要和刘羡之寒暄几句,因为他们知道刘羡之是一个深居简出的人,只有在上朝的时候方才能和刘羡之说上几句话,一些愿意结交刘羡之的朝臣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刘羡之明白这些都是一些趋炎附势之人,便不失礼仪的应对,但是他的应对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觉得非常的妥帖,无半点敷衍之态。

刘羡之步入了大唐的权力中心,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京城毕竟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因此他调来一部分烈虎阁的人,加强了刘府的护卫力量,事情似乎朝着刘羡之预想的方向而前进。

今日崔梦庭收到了西域的消息,向刘羡之禀告,“庄主,张修前日已经抵达楼兰。”

刘羡之点了点头,道:“楼兰西连重镇龟兹,东连阳关,地处丝路咽喉,牵一发而动全身,楼兰王室疑云重重,与红妆存在某种联系,要取得这场暗战的胜利,我们必须找到这根线索。你一定要确保楼兰和京城的信道通畅。”

崔梦庭道:“是。楼兰本来就隐藏着很深的秘密,这次出现红妆的踪迹,绝不简单。”

刘羡之的眼神看着窗外,眼神变得很遥远“张修此行,定会破解楼兰的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