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有钱任兴

车子驶进闸北地界,熟悉的街景在窗外缓缓铺展。

李海波隔着车窗远眺,街角那间“有间书屋”的轮廓渐渐清晰——木门紧闭,门口悬挂的木牌在暮色里依稀可见,“新到《水浒》”四个粉笔字端正工整。

这是约定今晚安全屋见面的信号。他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目光在木牌上稍作停留便移开。并非十万火急的险情。他松了口气,车子平稳地拐进另一条巷子,杨春开着车子平稳地拐进另一条巷子,向李家小院驶去。

自从老张张书明搬到公共租界,“土地爷”小组的安全屋也跟着迁了过去。

新地方他只去过两回,隐蔽是真隐蔽,藏在一排石库门里,夹在烟纸店和皮货铺中间,任谁也想不到那扇斑驳的木门后,藏着同志们往来的秘密。

说起来,他这个组长当得实在有些“省心”。连新来的报务员小赵,他至今都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听老张说,是个长相一般的锡匠。

小组的事向来井井有条,老张把内外打理得妥帖,同志们各司其职,倒显得他这个组长像个甩手掌柜,只是偶尔利用自己的身份便利,给租界里的同志送送资金,运运紧要物资什么的。

推开李家小院的木门时,灶间的烟火气先涌了出来。老妈正系着蓝布围裙在灶台前忙碌,铁锅翻炒着青菜,滋啦声里混着她的念叨:“你们回来啦?快洗把手,晚饭就好。”

熊奎眼尖,一进门就见院子里,几个小身影歪歪扭扭地挤在竹榻上,“哟!咋累成这样了呢?”

如今的孤儿院开始了艰难的重建,阿生和小黑两个年纪大点的男孩每天都会去孤儿院,跟着孤儿院那些十几岁的孩子在工地帮忙打下手。

而小花和秀秀两个年纪小的,则跟着孤儿院的老师和孩子们上街卖报纸。

阿生和小黑脱了沾着泥灰的褂子,胳膊肘上还留着蹭破的红痕,两人背靠背坐着,脑袋一点一点的,眼皮重得像坠了铅。

小花和秀秀则蜷在竹榻另一头,小脸蛋被晒得红扑扑的,额前的碎发黏在汗湿的额头上。

李海波心里一揪,走过去蹲在竹榻边。

不过几天功夫,几个孩子都黑瘦了些,尤其是小花,原本白生生的胳膊晒成了浅褐色,小腿上还有蚊子咬的红疹子。

他伸手想帮秀秀理理乱发,小姑娘却迷迷糊糊往他怀里缩了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