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确定,余海仓和杨春兵分两路,带着抓捕队和宪兵拿着抓捕文书逐个抓人。
与此同时,军统在报纸上发布的声明,在上海掀起了轩然大波。
各界反日人士和爱国公民得知消息后,无不拍手称快,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沪上街头巷尾,报童挥舞着手中的报纸,扯着嗓子大声吆喝,那声音随着黄浦江潮湿的风,迅速传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租界的茶馆内,一位头戴瓜皮帽的老茶客,用力地用紫砂壶磕着桌面,眼神中满是敬佩,感慨道:“这‘螺丝刀’当真是条铁骨铮铮的好汉!
单枪匹马闯入汪公馆,于万军之中取下敌酋首级,事成之后还能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
如此神勇,便是古代的荆轲,三国时的赵子龙在世,怕也不过如此,甚至犹有过之!”
一旁的说书先生,猛地一拍惊堂木,添油加醋地将杀手“螺丝刀”刺杀汪鸡卫的故事编成段子。
当然内容都是现编的,尽管他对前天的刺杀事件所知不多,可绘声绘色的讲述,还是让满堂茶客听得如痴如醉、热血沸腾。
跑堂的脚步也不自觉地加快,穿梭在桌椅间添水,动作都跟着喝彩声变得更加利落。
爱国学生们成群结队地聚集在租界,随后纷纷涌上街头。
他们高举着写有标语的木牌,口中高呼:“致敬锄奸英雄!”
“驱逐日寇,还我河山!”
口号声震彻云霄,表达着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英雄的敬仰。
沪上的爱国商人也不甘落后,纷纷慷慨解囊,以“致敬英雄”的名义,向抗日组织捐款捐物。
他们明白,“螺丝刀”的壮举不仅是对汉奸的有力打击,更是给了所有坚持抗战的人无尽的勇气,让大家坚信胜利终会到来。
而那些汉奸们,此刻则如惊弓之鸟。
他们开始提心吊胆,生怕自己成为“螺丝刀”的下一个目标,原本耀武扬威的气焰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霞飞路街角的咖啡馆里,江雅茹轻抿一口咖啡,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旗袍上精致的盘扣,压低帽檐向对面的林医生倾身:“报纸上说那位杀手在枪林弹雨中七进七出,真像话本里的侠士。
要是能见见这位英雄就好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少女特有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