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六有些难以置信,便问:“那咱们这些人不用做活了吗?”
“自然是要,只是如今还不到时候,到时有你做的,你别担心,”她说完,便冲月檀和音缈一点头,示意打道回府。
找李木淳的时候,老人没跟着去,从竹屋回来的时候,才见其等在村口相送。
嘱咐完老人休养身子后,她便上了马车。
回去的路上,月檀一直摆弄着灯影盒。
一面好奇,一面又像是在回忆什么。
半晌,才恍然想起,道:“郡主,奴婢想起来了,这东西不是燕国……”
那时候月檀也在她身边,自然是见过。
她点头,“是,同样的东西,同一个人做的。”
月檀闻言顿时惊呼出声,“那这么说,那老家伙还挺厉害。”
“他听到你这么夸奖,一定很开心,”她一笑。
随即,便又想起临走前,她问李木淳怕不怕死。
或许李木淳是真的怕,所以也如李木淳自己所言,一直不敢进城。
所以在看到她的第一眼,认出了腰间的玉,便很不待见。
或许对于李木淳来说,在其心中,她和姜家之流也差不多。
毕竟都是权贵。
但之后,李木淳之所以同她讲述望村的来由,兴许只是为了试探她的态度,而并非真的信了她什么为国为民。
直到后来,她的说辞,才叫李木淳稍稍信了她愿意帮望村。
又或许,打从一开始,李木淳就是打算试探她。
若她经得起试探,那她才能得知姜家的这些事不是?
万一李木淳要告诉她这些,不是不经意在讲述之中和盘托出,而是打从一开始,就想要告诉她关于姜家之事呢?
既然在城外徘徊,难保不会听闻她与姜家的事。
况且,这村中之人也有在城中做活的工人。
闹得满城风雨的事,这些人闲话个一两句,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在得知她与姜家的悔婚之事,又知晓她的身份后。
李木淳便故意试探,再有意说出姜家犯上的滔天之罪,就很合理了。
这样一想,她忽然觉得自己在玩心眼儿这方面,还是嫩了。
这样后知后觉,难怪上辈子死得那么憋屈。
带着灯影箱回府后,就见舒嬷嬷站在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