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继然要送,便只得出宫来寻。
太祀城有一东市,开设的都是车马行、器物一类。
这还是她从前在宫里听来的,更听说,东市上偶尔能碰上几件宝贝,若是淘了去,指定能发大财。
于是,她就带着月檀来了。
出门在外,虽不是所有人都能将她认得,可也不想惹麻烦,只得戴上帷帽以作遮掩。
街上女子也不少如此,有真面目示人的,露个脸也没什么,也有那不愿以真面目示人,便如她这般,戴帷帽或以面纱掩面。
璧国民风还算开放,故此对女子上街的讲究不大多。
从宫门处乘马车至东市,一路也听叫卖之声。
她都忍不住掀开侧帘去瞧,想看看那外头卖的,究竟都是些何物。
月檀见着自家郡主这般好奇模样,不由笑道:“您这般架势,不晓得的,还以为您从什么穷乡僻壤处来的呢。”
她一撇嘴,“你倒好了,时不时也能出宫,不像我。”
月檀的长御一职,在宫中大小也是个女官,只要持了主子的令牌,一月出上一趟门,也不是什么难事。
以往她都是将令牌给了月檀,好叫月檀出宫探望一番亲人。
月檀每每回宫,也会带上家里人给做的糕点。
但这些糕点最终都进了她的肚子,已做月檀出宫的报酬。
主仆二人如此多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就连看守宫门的守卫见了,都得问上一句:“月檀姑娘,又回家探亲啦?”
月檀的宗族在北郡的汤山脚下,后来月檀一家搬来了太祀。
而月檀,因为年纪小小会的活计不少,手工针线更是一绝,便送她入了宫。
宫人也并非全然不自由,除了公公,需要净身以免秽乱后宫外,璧国的皇宫也没有只要是宫女,就属于皇帝一说。
宫女只是来宫里做事的,行动不比外头自由,但俸禄却比寻常地方要高出许多。
当然,也有不少人想着入宫伴驾,毕竟一朝承恩,就能享荣华富贵了。
而月檀这样的,便只是为了来宫里寻一份俸禄不错的活计,这样既能养活家人,到了适婚的年纪,还能选择留在宫中侍主,亦或是出宫嫁人。
月檀见自家郡主这般委屈,便哄着道:“待您挑好贺礼,奴婢就拿出半月的俸禄,请您吃喝。”
她听月檀如此一说,这才眉开眼笑。
到了东市市口,她便拉着月檀下了马车。
入市口上就有一个羊汤馆,她看了看,也不知味道如何,只见着几个大汗吃得是“呼噜噜”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