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朱家传说!朱允熥的问讯!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2880 字 2个月前

然而,朱棣和朱高炽都非常清楚,这种“以财制国”的情况无法持续。

如果继续下去,他们凭借商业模式创新所建立的庞大商业帝国,迟早会在欧罗巴各国的联合围剿下,慢慢收缩回来,直至彻底瓦解。

一个跨国集团虽然能呼风唤雨,但到了各国国内,还是难以与有官方背景的“地头蛇”,或者说与官方本身相抗衡。

想要仅凭借财富本身,就控制各国的政权,终究还是太难了。

更别说,他们还是外来者。

哪怕受到民众的追捧,却难以获得本土统治阶层的信任。

当然,如果朱棣和朱高炽不追求完全掌控欧罗巴的话,那他们现在已经非常成功了。

作为商业大鳄,他们已经完全站稳了脚跟。

即使是退缩回来,他们的财富和影响力,在欧罗巴,恐怕还是没有哪个家族能比得上。

但他们的野心,显然远不如此。

毕竟,欧罗巴是他们家的“封地”,控制这里才是他们的目的。

就在朱棣和朱高炽感到危机重重、举步维艰的时候,一个重大的转机出现了。

来自大明的船队,浩浩荡荡地抵达了欧罗巴。

……

大明。

朱允熥站在了黄河大堤之上。

放眼望去,他立刻察觉到一丝异样。

在前世的他,也曾坐车经过黄河,亲眼见过黄河的真容。

在朱允熥的印象中,黄河平日里真正流淌了河水的河道并不算宽,相反十分窄小,看上去就像是一条“小河”。

毕竟,后世的黄河还经常断流,平时流水的河道当然不宽,水流也不大。

但黄河两岸却留有大片开阔的“河滩”。

尽管这些滩涂上会有农户耕种,却绝不允许在上面建筑永久性的房屋,因为每逢汛期,这些区域都会被河水淹没,黄河将由“小河”变成一片宽阔无比的“汪洋大海”!

如果将这些“河滩”也算作黄河的组成部分,那后世黄河的宽度是极为惊人的。

从南岸大堤到北岸大堤的跨度,甚至远远超过长江在绝大多数地方的河床宽道。

这是后世治河数百年,通过不断后移黄河大堤而形成的结果。

一方面,采取修建子堤来“束水冲沙”,提升黄河水流的冲刷能力,减少泥沙淤积;另一方面,则通过“遥堤防洪”,扩展大堤的宽度,为汛期预留出泄洪空间。

“双管齐下”,才最终将桀骜不驯的黄河彻底驯服。

这些宝贵的经验是后世历经数百年摸索才慢慢积累下来的。

在如今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掌握如此全面的治水方略,仅仅采用了“束水冲沙”这一种方法。

原因也并非人们真的不知道,而是由于实施“遥堤防洪”需要征用大量的土地。

要“还地于河”,将大片的良田变为河滩地。

许多房屋也需要拆迁。

这也就意味着要迁移许许多多的民众。

可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华夏文明在此发展了数千年,使此地的人口众多,耕地本就不足,又怎么舍得将宝贵的良田,充作“河滩地”呢?

即使人们明知这才是治理黄河根本之策,可他们还是不愿啊!

对于一个以农耕立国的封建王朝而言,朝廷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粮食来补偿失去土地的农民,又会天然地遭到黄河沿岸有土地的居民强烈抵制,因此难以推行。

对于两岸的底层百姓而言,他们宁愿黄河三年五年决堤一次,使他们年复一年的承受家破人亡的风险,也不愿失去那些土地。

这样的话,至少在黄河决堤之前,他们和家人,还能通过种地养活,哪怕最后被淹死,好歹也多活了几年。

可若是失去土地,那就是立即活不下去了!

朱允熥亲自走下大堤,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