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解决的办法!新的法制!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2890 字 2个月前

它巧妙地结合了后世“廉政公署”的监督精髓、“调查记者”的探查能力,以及大明王朝既有的“探听司”与“锦衣卫”之长处,最终独具匠心地孕育而生。

起初,朱允熥曾考虑过是否赋予他们如同“廉政公署”类似的权力。

让他们直接拘捕涉案官员,展开彻查。

然而,经过一番缜密的推敲,朱允熥意识到,类似“廉政公署”的机制,或许在一座城市中能够卓有成效地发挥作用,但一旦将其放置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之中,其自身便极易遭受腐蚀侵蚀。

毕竟,大明天下之大,他这位帝王岂能事事亲力亲为,躬身监管所有角落?

若将重权尽数委派于这一机构的官员,在缺少监管和制约的环境下,权力寻租,弊端滋生,几乎是难以避免的宿命。

权力越是膨胀,可能引发的问题也便越是巨大且深远。

因此,朱允熥认为,必须适度收敛其权力边界。

然而,仅仅拥有“调查记者”那样的权限,又显得过于微薄无力。

那样进行的调查,往往只能触及事物的皮毛表象,难以深入症结核心。

官员们可以巧妙回避,甚至直接拒绝配合,运用种种手段阻挠调查的深入,使得真相难以浮现。

在一番反复权衡与深思熟虑之后,朱允熥最终决定,赋予这个新设机构约谈官员的权力,即可以礼貌地请官员“喝茶”问询,以了解实情。

但不赋予其直接拘捕,强制带走官员的权力。

“探听司”这类机构,因其纯粹的秘密侦查性质,与“廉政司”这种更趋于公开化监督的机构,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秘密打探情报固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其局限性也同样显著。

试想,如果调查人员不能随意公开其身份,百姓和官员又怎会心甘情愿地向他们提供真实有用的线索呢?

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情报获取的难度。

而“廉政司”则截然不同。

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示证件,亮明身份,当百姓知晓其职责后,便能主动将自己所了解的内情,向廉政司的人举报揭发。

一些正直的官员,也能将自己掌握的官场违法乱纪行为,向廉政司揭露。

如此一来,廉政司所能掌握到的消息,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自然都远超探听司这类秘密侦查机构。

“那么,对于廉政司,陛下准备如何定其品级呢?”徐妙锦轻柔的声音再次响起。

朱允熥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从容答道:“廉政司内部,自然也设有高低有别的职级。”

“毕竟,总要为廉政司的人,预留一条向上晋升的清晰通路。”

他顿了顿,语气稍变,道:“然而,廉政司独立于现有的政务体系之外,他们的职级,将与朝廷的九品官阶毫无关联。”

“所有廉政司的官员,在官阶上皆为白身,但却拥有见官不拜的特殊权力。”

“无论面对何等品级的官员,他们都可平视对话,秉公而论。”

朱允熥将自己设想的整个方案,巨细无遗地倾泻而出。

说完廉政司,接着又说起了工程建设。

“必须引入严格的工程造价评估机制,并设立专业的评估机构来执行此项任务。”

“此外,设计与建造环节必须彻底分离,以杜绝其中滋生的猫腻。”

“更关键的是,我们还要设立独立的质量监督部门,全程监控工程的品质。”

“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要实现终身责任制。”

“日后出现问题,要追朔到一开始的设计和建造方。”

“是谁的责任,就由谁负责。”

“出了问题,就追究谁。”

“工程一旦兴建,后续他要担一辈子的责,永远成为高悬在他头上的剑。”

“如此一来,他自然战战兢兢,不敢从中贪墨太多的银两,致使工程质量沦为‘豆腐渣’。”

后世的工程建设规模远超当下,因此在监管方面早已发展出一套臻于完善的体系。

尽管后世的方法也并非尽善尽美,但与当前大明对工程建设的粗放式管理相比,无疑要严谨周密得多,直接借鉴引入,便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