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招供!黑幕揭开!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2815 字 2个月前

“涨上去的那点薪俸,很快又变得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金陵城里越来越繁华,但酒楼宴请一桌酒席的价格,宅子的租金,也随之水涨船高!”

“很多时候,微臣是掏空了家底宴请别人,外面百姓都以为我们顿顿大鱼大肉,其实转头自己回家,就只能喝稀粥啃馒头吃咸菜,还得偷偷吃,生怕被外人看见了,遭来嘲笑。”

“我们这些下级官吏,不仅买不起金陵的宅子,甚至连租都租不起像样的住处。”

“眼看着都要走投无路了。”

“但就在这时候,臣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件事!”

吴德璋语气一变,情绪兴奋道:“地方上派来给刑部照磨所送案卷文书的小吏,他们拿的‘见面银’是越来越高!”

“以前虽然也会给一些,但给得极少,三瓜两枣的,根本不值一提。”

“后来却渐渐变得大方起来,出手阔绰。”

“原来是陛下登基,开始推行各项改革,使得大明的财富迅速增长,各省按察使司衙门的经费也变得充裕无比。”

“再加上经商开放之后,民间的富商也越来越多,他们手头有了钱,摊上官司的时候,也乐意给按察使司衙门送大笔大笔的银子,打点关系!”

“因此,各省按察使司衙门都逐渐变得富得流油,财大气粗。”

“为了让送抵刑部的文书案卷早日通过审核入库,不被故意刁难,他们也就愿意掏更多的钱,来孝敬我们这些照磨所的文吏,打通关节!”

他顿了顿,随后又开始吐起了苦水:“在京城做官实在太苦了!”

“各部部堂,以及侍郎以上的大官,那当然是呼风唤雨,要权有权,要钱有钱,风光无限。”

“各部下属各司的主官,也能得到地方上源源不断的孝敬,名目繁多。”

吴德璋掰着手指细数起来:“有冰敬、炭敬、别敬、节礼、贺礼、生辰礼、门生礼、部费、采办、帮贴等……虽说不是人人都能收到,但大部分人皆能收受不少银钱,敛财无数。”

“再说,各司的办公经费,也极为丰厚,身为主官,从中捞取一点出来,易如反掌!”

“就苦了我们这些底层的官吏。”

“地方官一般不会特意孝敬我们,自己的衙门里也捞不着什么油水,就只能守着那点微薄的俸禄过日子,勉强度日。”

吴德璋不屑地撇了撇嘴:“别看那些地方上的人,给了我们这些照磨所文吏的一点孝敬,比以前也大方了一些,但那仍只是九牛一毛,以其他衙门的官员没法比。”

“看着别的官员都大发横财,看着那些商人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臣心里非常不平衡,嫉妒得发狂!”

他忽地厉声质问:“凭什么?”

“凭什么我们这些寒窗苦读二十年,饱读圣贤书的人,反而不如一介商人呢?”

“他们凭什么比我们更有钱,日子过得更好?”

吴德璋沉思片刻,开始阐述自己‘领悟’:“臣琢磨着,自古以来,‘升官发财’向来是一体的,做官就是为了发财致富,光宗耀祖!”

“可要想真正发财,呆在京城里做官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外放地方,才能大展拳脚!”

“但外放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呢?”

吴德璋苦笑一声:“京城里别的不多,就是官员多!”

“像微臣这样的小吏,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多如牛毛。”

“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外放呢。”

“那是鲤鱼跳龙门的机会!”

“其中不少人都在四处奔走,削尖了脑袋走门路,找关系,只求一个外放的机会。”

“微臣在朝中又没有当大官的亲戚做靠山,外放这等天大的好事,又哪里轮得到微臣?”

“一直到后来,臣终于寻到了一位有钱的商人,他得知臣的遭遇后,主动提出,愿意借贷银钱给微臣。”

吴德璋的眼中闪过得意,“微臣便从他手中,先后借得了数万两银子,用以结交各级官员,疏通关节,打点门路。”

他语气急促,似在讲述一个来之不易的成功故事:“终于,在陛下降旨,于各省设立巡抚、巡按,总领一省事务之时,臣得到了新任河南巡抚郑大人的鼎力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