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过失,你们难辞其咎!”
“若朕不对你们加以惩戒,日后如何维护朝纲?”
“朝堂上的事,都因为你们双方斗来斗去给延误了,那往后还要不要好好办事?”
他略一沉吟,似在权衡:“罢了,朕不罚你们俸禄,也不施以重责。”
“即日起,政务处的全体大臣与军务处诸将,皆需亲笔撰写一封自省其过的奏疏。切记,需亲自动笔,不得假手他人!”
“奏疏呈至朕前,若朕阅后认为诚意十足,态度端正,此事便一笔勾销。”
“但若敷衍塞责,字面浮华而无真心,那就重写!直到朕点头认可为止!”
政务处的决定,是一众文臣商量好的。
军务处的用兵方略,也肯定不是蓝玉一个决定的,其他人绝对都有份。
故而,朱允熥做处罚,便是罚所有的人。
杨荣闻言,立刻恭敬俯首,声音清朗:“臣遵旨。”
蓝玉却神色踌躇,粗犷的面容上闪过一丝为难。
犹豫片刻,方才嗫嚅道:“陛下,政务处的文臣们擅长舞文弄墨,写奏疏自是信手拈来。”
“可臣乃一介武夫,行伍出身,握刀惯了,握笔却生疏……陛下非要臣写这……”
朱允熥眉头微挑,打断了他的推辞:“你并非目不识丁之人,何来写不得之说?”
“朕并未苛求你字字珠玑,文采飞扬。”
“你只需坦诚直书,剖白心迹即可。”
他目光牢牢锁住蓝玉:“朕要的,是你自省其过的心意,而非华丽辞藻。”
“此事不容推脱,必须亲笔写好检讨!”
蓝玉无奈,只得收敛神色,应道:“臣谨遵圣谕。”
朱允熥挥手命内侍取来大幅舆图,摊开在案几之上。
他伸手轻点地图,道:“来,为朕详述当下战事进展,以及兵马部署情形。”
杨荣与蓝玉对视一眼,随即俯身靠近舆图,条理分明地禀报起来。
眼下,“改土归流”大计在云南、贵州一带成效斐然。
那些负隅顽抗的土司,面对朝廷精锐兵马的雷霆之势,很快便被荡平,归顺于王化之下。
然而,云南西部与乌斯藏接壤的边陲,以及川西与乌斯藏相连的险要之地,则比较麻烦。
诸如昌都、甘牧、金川等地,皆还没有被征服。
这些地域,皆隶属朵甘都司管辖。
然而,朵甘都司素来仅在名义上尊奉大明册封,实则自立为王,桀骜不驯。
如今朝廷推行改土归流,触及其根本利益,自然便反了。
至于乌斯藏都司,地处数千里之遥,鞭长莫及。
明军暂未与其正面交锋,战火尚未燃及彼处。
朝廷正规的新军,在军务处的属意下,故意避开了这些地方。
政务处组织的内卫武丁,虽在别处势如破竹,但对金川等险要之地,却还拿不下来。
听罢前线详尽禀报,朱允熥果断下旨:“即刻再调两旅精锐新军入川,另遣一旅新军进驻云南。”
“所需军费,军务处须精心核算,报兵部审定,再由政务处复核无误后,呈朕御批。”
“凡战事所需之资,朝廷一毫不吝,务必足额供给,断不容短缺!”
朱允熥目光落到蓝玉身上,又道:“军务处也绝不能趁机狮子大张口,甚或挪用战争经费,另作他用!”
“新军进剿的重心,首在昌都、甘牧、金川三地。”
朱允熥手指在舆图上依次点过,语气斩钉截铁:“先克此三地,稳固根基,再挥师直指乌斯藏!”
大明的军队,正处于不断的转型调整之地。
装备也越来越精良。
但军方的将领,也急切希望能有更好的装备。
索要更多军费的目的,正在于此。
哪个将领会嫌自己麾下的军队装备太好了呢?
但他身为帝王,却不能不从全局考虑。
军队当然要给好的装备,但是不是一定要是最好的呢?
其实很多时候,军事装备也是要考虑性价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