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刑司内,吴庸高坐主位之上,左右详议赵勉和张廷兰正襟危坐在他两侧,脸庞紧绷,显然有些紧张。吴庸瞥眼二人,微微一笑,只是笑不及眼底。案子已查出过半,却突然安排了这么两个人来,摆明了是要分薄他的功劳,果然是朝中有人前途无量。偏下首的位置,除却已经入狱的刑部尚书王惠迪,左都御史詹徽、大理寺卿李仕鲁、五军都督府断事官曹炜分坐左右,或闭目养神,或捧茗浅呷,谁也没有作声,及至有差役匆匆进来禀了句“燕王殿下到了”,诸人才惊讶的互望一眼,旋即相继起身迎了出去。
刚至审刑堂外,就见朱棣带着五六人大步而来。
“见过王爷。”众人连忙行礼。
“诸位免礼。”朱棣抬了抬手,侧身露出跟在后头的安海,“本王和安公公奉命前来听审,还望诸位大人莫怪本王未告而至。”
安海笑眯着眼,“昨日皇上看了诸位大人呈上的犯官李彧的罪供,因着所犯之罪俱与王爷无干,王爷便请命返回封地,皇上不舍得很,遂派了王爷来听审。”言外之意,皇上并非不信任他们,而是不舍得一心想回封地的亲儿子才会有此安排,就为给燕王殿下找点儿事做。众人听在耳里,心绪各异,但不约而同的生起了一个念头,皇上待燕王殿下果真有几分不同。
吴庸上前一步,笑道:“王爷和安公公能来,是下官等之幸。”
詹徽几人自也不敢有异议,客套几句后,请了朱棣和安海入内。
吴庸在左上首的位置加设了座椅,请朱棣二人坐下后,其余人等方落坐。
因着有朱棣在,众人也未再如先前那般闲适,拿起卷宗翻看起来,吴庸则与朱棣说起这两日提审的情况。
未过多时,有差役进来通禀,“赵大人到。”
众人抬起眼,就见两名差役“押”着赵瑁走了进料来。看着赵瑁明显憔悴苍老不少的模样,众人心里不免有些复杂。想往日赵瑁何等风光,撇除他六部尚书的身份,更兼为江南文官一脉的党魁,在朝野中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当日朝上被郭桓揭发的一众人等,也唯有他得了太子求情没有立时下狱。也是因为太子,在一串官员相继落马后,饶是有不少人指证他,众人依旧没有立时将他押来审讯。只是如今牵涉到的官员越来越多,挖出来的东西越来越骇人,他们再忌惮太子,也不可能推诿避过。
而诸人之中,吴庸早就想将赵瑁这老匹夫提了来,奈何其他人多有顾忌才拖延至今。他居高临下的看着赵瑁,眼底闪过一抹讥诮,面上而满含关切:“数日未见,老大人倒是清减了许多,还望您多多保重身子。来人,给赵大人看座。”
赵瑁一扫堂上众人,待觑见容色无表的朱棣和笑眯眯的安海后,眸光闪了闪,上前行了一礼:“见过王爷。”复又拱手对吴庸道,“有劳吴大人惦念,老夫身子尚可。”
说着,他又环视其余人等,不疾不徐道:“今日老夫奉召前来,不知王爷和诸位大人有何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