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随即准备纸笔,杜战云挥毫泼墨,写下回信:“东梁边关局势同样紧张,不宜过度调兵以防赵国突袭。但鉴于北疆城战事紧急,老将已命偏将冯剑率十万兵马先行迎战。然此兵力恐难成主力,望朝廷能速调五十万大军支援,以免错失战机。杜战云。”
写完信件,杜战云抬头望向张北望,后者点头表示满意。信件随即由李阳通过飞鸽传书送往朝廷。
当夜,信件便送达杜如贵手中。杜如贵阅后勃然大怒,召集心腹在丞相府商讨对策。
“杜战云欺我!他每次都以西边局势为由拒绝出兵,这次更是如此!你们说说,我该如何应对?”杜如贵愤怒地质问众人。
户部尚书楚江河皱眉分析道:“老将军的担忧或许不无道理。赵国与我们结怨已深,他们的确可能趁此机会发难。但东梁边关兵力雄厚,留下二十万便足以抵御赵国百万大军。杜战云只调走十万兵马,并要求朝廷增援,其用心值得怀疑。”
户部侍郎刘章也附和道:“杜战云之心,路人皆知。他这是想调走我们新招募的兵力,为黑煞城的叛军争取时间。”
杜如贵长叹一声,无奈地说:“我也看出他的真实目的。只可惜我朝缺少统兵大将,不得不被他牵着鼻子走。自从燕北都、罗争锋、孙灭、皇甫恺相继离世后,我燕国能独当一面的将领越来越少。这确实是我朝的短板。”
尽管明知自己正被无形之手牵引,杜如贵却仍不得不眼睁睁地注视着这一切的进展,内心如同被尖锐的异物卡住,痛苦难当。
“我们当下应如何应对?诸位可有良策?”杜如贵的声音低沉而压抑,眉宇间透露着深深的忧虑。
众人面面相觑,沉默如铁,无人敢轻易出言。
“丞相,赵国之患重于叛军柳云歌。依我之见,或许可以派遣新招募的兵马,在老将军的指挥下迎击外敌。”楚江河恭敬地抱拳提议。
赢锦则摇头叹息:“只怕此举只会让柳云歌的势力愈发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