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传书与禁书(一)

——我倒是想。

“公孙兄,这只是一种可能,还不一定发生。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再者,教授百姓的书并非市面上流通的各种杂书,是由我精心挑选修改过后的。”

公孙鞅摇头:“王兄你教他们读书认字,这就已经够了。”

“难不成王兄以为他们识字后会再也不读书?”

“到时他们找到某一种流派,成为忠实弟子,而后拉拢更多的人一同信奉,久而久之凝结的势力将不可小觑。”

“届时,新国策必然要被抨击撼动。”

“秦国已经换过一个‘血’了,好不容易适应,再动荡一次,秦国就危了。”

“王兄要枉顾这些事吗?”

“我不这么认为,”王陆明白自己现在要是说不过公孙鞅,九年义务教育只能在梦里实行了。

“公孙兄对人抱有太大的敌意。”

“为什么他们在读了书之后不能理解了新国策的好处。”

“现在走在街边小巷,还是能听到对新国策的咒骂声。”

“要是他们读了书,明白了权衡利弊,就会明白大王的良苦用心,从而发自内心得支持新国策。”

“这,也是极有可能的。”

公孙鞅摇头:“王兄你太乐观了,看前程应该看危。只有早预料到了危险,才能去祸存福。”

“是公孙兄太杞人忧天,因为只是有可能发生的事,而放弃行动,实在太不理智。好比行军打仗,每一次都胜负难料,难道公孙兄便要逃掉每一场?逃的越多,往往吃亏的越多。”

公孙鞅摇头,不是说不过了,而是再扯下去就要伤感情了。

“大王,你怎么看?”公孙鞅将问题抛给秦王,反正最终决策的人一定是秦王。

“寡人,寡人……”秦王一脸谨慎,“寡人觉得你二人说的都对。”

“书读多了,确实容易胡思乱想,容易乱;可书读多了,也对,满朝文武哪个是没有读书的?”

“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