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鞅越想越兴奋,不自觉地站起来来回走:
“妙啊!”
“细密的驿站布置如同一张蛛网,大王坐镇中央,横竖四极八方,任何一处有异动,大王都能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火苗尚小的时候最易熄灭。”
“而原先的驿站空有军政之用的名,实际用起来却不顺手,也不舍得用。”
“像那临洮的杨力,若有王兄提出的新增后的驿站,恐怕他都没逃到北境,人已经在路上被发现。”
公孙鞅连连称快:“如果说先前的秦国是个耳目不明的老人,经王兄变动后的驿站使秦国成了一个耳聪目明的‘年轻人’!”
“这‘年轻人’还能每年挣二千金。”
“妙啊!”
“王兄当非凡人。”
“增加驿站这一小小举动,并不特殊,但配合新国策、配合它的改动,却能发生如此奇妙的变化。”
秦王低头看着散落一地的书简。
这一月来为了推行新国策,他们提前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麻烦统统罗列出来。
每日都想,每日都能想出新的麻烦。
那麻烦就像沿着江河一直走,一直走,永远看不到尽头。
这些天写下的麻烦与对策用掉的竹简都够寻常人家烧一整个冬天,连宫里识字,帮忙他们记录的公公都写废了五六个。
可这一月来的努力在“新增驿站”这计策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还有点可笑。
麻烦无穷无尽,单靠人力是推演不完的。
可增加驿站,让麻烦出现后再去第一时间去解决。
这不比他们辛苦熬了一个月要方便,要聪明许多?
秦王枯瘦的手掌不断拍打自己的大腿——新增驿站,这真不是多稀罕的招式,怎么自己就没想到呢?
即解决了新国策的危机,又小赚了一笔。
一石二鸟的妙策。
秦王想到王陆最近一次入王宫的时间。
难怪他不入王宫,看来是早有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