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常驻军我是不知,但推测一番至少有一二十万。再小的赏赐翻上一二十万倍,都是一个很可怕的数目。”
王陆听公孙鞅的分析,惊出一身冷汗——自己的目的这么快就被看穿。
“公孙兄,不是这么算的。”王陆开始编理由说服公孙鞅,
“新国策的推行走得急,也必须走得急。现在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就是让新国策推行到整个秦国。”
“至于这点小钱钱,不用太担心。”
“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没必要因为还没有出现的问题就畏手畏脚。”
“变法除了能力外,坚定一道走到黑的坚毅和无所畏惧的勇气也很重要。”
“没有谁能一直算到自己会遇上什么问题。”
“公孙兄,你明白了吗?”
公孙鞅受到鼓舞,作揖:“听王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鞅受教。这就去王宫和大王商量。”
公孙鞅是跑着出去的,可想而知他有多想推行新国策,完成变法。
王陆看着他的背影:“秦国要是发不出钱来,或取消了这条国策。士卒对秦王室的信仰将会彻底崩塌,国运会有大幅下降。”
谷</span> “那时君民离心,距离灭国也就不远了。”
……
……
铸坊已经过去三天。
王陆在这天来铸坊监督,看看田子劲有没有对自己阳奉阴违。
看了之后,确定田子劲是在按照他的要求指挥那一百五十人。
但有一点让王陆相当不满,并严厉提出。
那就是铸坊的工台数量是有限的,之前一百多工匠因为进行的步骤不同,一部分先造弩机,一部分先造弩箭,弩机和弩箭的每一部分还可以细分,彼此错开。整个铸坊倒也差不多能消化掉人数,不会出现两人争一工台的情况。
可现在多了一百五十人,还各个都没有铸造经验,无法主动调整锻造的顺序。
如此一来,铸坊就有诸多冲突。
不过冲突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原本的工匠们霸道地占了几乎所有工台,只有剩下很少的不需要的工台。
这些工台根本满足不了一百五十人的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