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题

一刹那间王陆想起了上一题,上一题的题目就是核心内容就是“法容不容情”。

虞坚的回答是不容情,那么由此可以推理出,他不希望法的公正因为人的善心而影响。

也就是法,无须仁德!

懂了!

就选它!

王陆坚定地拿起左侧竹简,等着严嵩和孙朔想好自己的答案。

又是一刻钟,闭上眼在脑海中模拟辩论的严嵩睁开眼,他有了自己的答案。

“三位都好了吗?”虞坚问道。

三人齐齐点头。

“那就一块给出答案吧。”

“熟法之士!”

“熟法之士!”

“仁德之士!”

“?”虽说已经不再信任他们两人,可在知道的答案和他们都不同时,王陆心里有些发毛担忧。

总不至于再答对吧?

不会吧?不会吧?

“呵呵……”虞坚捋胡笑道,让王陆不寒而栗,让严嵩如坐针毡。

“虞先生,快快评析。”严嵩手摆在腿上,腿上的布都湿了一块。

“这第二题,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若你有辅佐国君治国之能,即‘大法’,这题一目了然;若无,哪怕研学了再多的律法,也是‘小法’,可用,却不堪大用。”

“所以这题……”

“最终答对者……”

“是……”

也不知是虞坚的恶趣味,还是恶趣味,急得严嵩想冲上去扇大耳巴子。

“是王陆!”

“王陆再对一题!”

一瞬间,

王陆和严嵩都面无血色,一个觉得天崩地裂,一个觉得天旋地转。

王陆、严嵩:“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这怎么又对了?

王陆不能接受,我明明已经努力想过了,它怎么还能答对?

难不成,我真是只能答对题的废物?这辈子都没办法答错题?

王陆一向不信风水,可在接连打击下,不禁有了祛祛邪……呃,祛祛神的想法。

严嵩一反常态地不言不语,呆呆坐在位置上回溯自己的人生。

数年的拼搏,无数日夜的寒窗苦读,竟然全部输给了一个……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

他看到史家装扮的人在一脸兴奋地记着什么东西。

不用想,肯定是在记录这人击败自己,还是接连两次。

这辈子“小”怕是去不掉了,“子”恐怕也保留不久,要让给这人了。

哎……

早知今日,就不该来答应成矫,就不该来咸阳的。

“小严子”,这称呼其实也挺好的……

孙朔尚未出师入世,所以对名气并不算特别看中,但对于问题仍旧有探究精神。

“老师,可以告诉我为什么选仁德而不选熟法之人吗?”

虞坚回道:“不如你去请教王陆,他一定知道。”

孙朔看向王陆,作揖行礼:“王兄,请赐教。”

——我能知道个篮子。

王陆回道:“不知道。”

孙朔表情一僵,还以为是王陆不愿意教自己。

他又看向虞坚,“老师,王兄不愿告诉我。”

虞坚却诧异道:“他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不知‘道’。”

“熟读律法之人,法学上的成就毋庸置疑,可各国国法条例各不相同。在我齐国临海的小镇,是允许自由买卖盐铁,可在其他国,这是砍头灭族的罪过。此谓‘法不同’。”

“而仁德属道,天下之人可不同法,却必然同道。以仁德之人主立法,以熟法之人为辅,立的是百姓认可的法。若仅是由熟法之人按照自己的经验去立新法,法不一定适合这个国家。”

“尧舜周王姜伯等,都是以仁德立法的最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