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公孙鞅提起了这事。
按他的规矩,在饭食前提出“法是什么的问题”,而后在饭食结束后得到对方的回复。
如果对方对“法”的理解与自己相差甚大,那在黄昏前,就会告知宴请他的人——他要走了。
在韩、魏两国时,公孙鞅就是这么做的;在秦国,也不例外。
“政公子。”
“嗯?”嬴政看着公孙鞅郑重其事地样子,他也认真起来。
“政公子,在你看来,法是什么?”公孙鞅又看向王陆,“王兄也可以一块回答。”
嬴政眨眨眼睛,这是公孙鞅问的一个正儿八经的问题。他自觉告诉自己,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公孙鞅的去留。
“要谨慎。”
嬴政并未立刻回答,他得再思考思考。
王陆这边想过直接胡乱回答敷衍一下,不过介于自己对【法】基本没有什么了解。万一误打误撞回了一个正确答案怎么办?
虽然这种可能性不高,但绝不是零。
所以最保守和安全的做法就是始终不回答。
只要不回答,自己就永远不可能答对而令公孙鞅满意。
“政公子,你的答应?”公孙鞅道。
“我得再想想。”公孙鞅点头,“那王兄呢?”
王陆不回答,只是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