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平安和太后派出使者去燕国军营去见孔智松,说是齐国皇帝愿意对燕国皇帝称侄、称侄孙,只要能保存大齐的宗祠就行。
一心想灭掉齐国立下不世之功的孔智松,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和谈条件。
听到使者回来说孔智松不肯接受称侄、称侄孙的条件时,这群一心投降的达官贵人们,顿时就不知所措了。
杨太后更是吓得脸色刷白,全身直发抖,她就想马上派人去向孔智松“奉表称臣”。所谓的“奉表称臣”,实际就是彻底投降,不用保留皇帝的称号了,大齐国也就是彻底消亡的意思。
即使是身为投降派的右丞相夏平安,也感到这个提议有些难堪,不由得迟疑了一下。
谁知杨太后马上痛哭流涕地说:“如果能保存宗庙社稷,就是称臣也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太后要让人到燕军军营中去“奉表称臣”的做法,蒋伯伯实在是不能再容忍了。
就在太后进称臣表的同时,他针锋相对地提出反对意见:“现在应该任命福王、沂王为临安知府,我担任副职,负责保卫京城。这样,军民见福王、沂王留在京师,就会有信心,有希望,誓死守卫保住京城。”
太后当然听不进这样忠言,她声嘶力竭地嚷道;“事情就这样决定了,蒋爱卿勿要多言!”
京师的形势逼人,在万般无奈之下,蒋伯伯只好派出我又到六和塔下去找李明瑞,代为转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现在京师的军队和能动员起来参战的百姓有20万人,我们以战为守,背城决一死战,或许还有希望。”我向李明瑞转告了蒋伯伯提出的看法。
“看来,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分头行动。还是叫蒋大人回江西去固城据守,我到两淮去活动活动,以后再争取机会反击吧……”其实,久经沙场的李明瑞,他早就已经看出。朝廷是没有作战的决心,就对我如此说。
“好,那张将军你就请先行一步,”我代蒋伯伯答应下来,“我会马上转告蒋大人,让他尽快转回江西去。到时候,只要有我们两线同时作战,相互响应,相互救援,事情或许会有转机的”。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历史的轨迹,却滑向了另外一个方向,一个让人始料不及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