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所发生之屠城事件,令大齐国之朝野为之震撼。
从前从朝廷以至于民间,大家都在传说,只要你提出投降,燕军就不会杀人。
直到现在,人们才充分体会到燕国军队所谓的“不杀”,只不过是侵略者的一种掩人耳目的招数罢了。
达官贵人们都在议论纷纷,如果抵抗得越激烈,屠杀得越厉害,常州全城被屠只是一个警告,对敢于反抗的警告。
事到如今,惟有开城投降一途,才能够免除屠城之杀戮。
朝廷上至杨太后,下到京城普通平民百姓,似乎都总算是统一了口径,开城投降,召回还在抵抗的蒋清扬,准备投降议和事项。
他们唯恐蒋清扬会抗旨不遵,召回蒋清扬的旨意一道接着一道,从京城快马加鞭地送抵平江城,每一道旨意都是让他弃城而回。
大齐国完了,再也没有任何希望了。
怒火化诗句,悲愤作檄蒋,蒋清扬大声吟着刚写完的一首新诗:
山河千里在,
烟火一家无。
壮甚睢阳守,
冤哉马邑屠!
苍天如可问,
赤子果何辜?
唇齿提封旧,
抚膺三叹吁。
平江百姓得知蒋清扬要走的消息,纷纷拥到城门口,跪在路两边……
他们也知道,既然是朝廷的十二道旨意接连下来,蒋大人是不得不走的了。
他们的心底,依然存在着卑微的希望,蒋大人会继续留下来。
蒋清扬铁青的脸庞,向着远方……
我站在蒋清扬旁边,有些悲悯地望着地上如蚂蚁一般怀着一丝微弱希望的人们。
我现在才深深体会到什么叫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