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匈人有后手,朱良也有朱浅这个后手,等大战一起,朱浅就可以绕到北匈人的背后突袭。
叫二春去联络是为了消化朱浅的军功,一个死人可是无法立功的。
除此之外,朱良也有培养二春的想法。
二春四兄弟都是王府收留的孤儿,都是睿王朱示为朱良准备的力量,是这世上对朱良最忠心的人之一。
在流落民间前,朱良的前身并没有接触到二春这些人,身边除了一个杨子川以外,全是各种纨绔子弟。
王府里跟着他的家仆,除了几个是朱示精心挑选的高手,其余都是些溜须拍马之辈,在朱良流落民间后他们都被朱示杀了个干净。
也是经历了这次流浪,朱示才让朱良试着掌握睿王府的力量,其中就包括二春这些人。
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没有姓只有名,如果他们将来有成就,朱良便可以给他们赐姓朱。
喝完最后一口米粥,朱良起身去往了中军大营,找到了正在处理军务的罗坤。
见到朱良,罗坤站起身行了一礼后,笑道,“殿下今天怎么有空来这里了?”
朱良笑道,“我有一个想法,想请老将军帮忙参详参详。”
“哦?说来听听。”
朱良示意罗坤坐下,指着桌上的舆图道,“老将军若是北匈大将,会选何处进攻?”
罗坤闻言一愣,但还是指了指地图上的三个地方,“我大炎北疆虽然漫长,但多处关口皆是据险而守,唯一三处例外的都派了大将镇守。”
罗坤所说的地方正是大炎西北的西玉关,正北的北关,东北部的东海关。
这三个关卡都没有太多的天险可守,全靠大将镇守。
朱良点点头道,“北蛮分兵了,他们的目标可能不是北关。”
罗坤沉思片刻后说道,“西边的李家我不担心,但是东边的徐家…”
西玉关的大将军是李知道的胞弟,为人正派对大炎忠心耿耿,是大炎有名的仁义之士。
但是东海关的大将军徐如桂就不一样了,徐如桂是番邦女子所生,炎帝命他镇守东边也有安抚东夷之意。
因此,徐如桂对大炎的忠心有限,再加上其人贪财好女色,文官们弹劾武将时,他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甚至还有传言说,没有弹劾过徐如桂的文官都不是好文官。
当然,朱良相信炎帝的安排有自己的深意,于是便修书一封送到了京城。
写完信后,朱良正欲找曹风商量一下诱敌的细节,就见一名传令兵冲了进来,“殿下!军营里出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