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嘛就是改变边境的民族结构,只要他们习惯了农耕的方式,管理起来就更加方便。第二是可以增加他们对于我朝的认同感,若是我们与西夏开战,也不用担心这些人对我们的军队造成威胁。”
“第三个好处就是,可以防止西夏劫掠。一旦开启战事,倘若我军不敌西夏军,则可以快速的将牧民转移走,留给西夏军一座空荡荡的寨子,西夏军难以在这种地方获取后勤补给,可以有效的延缓他们的进攻。”
“同时在每一处寨子的前方或者是重要的隘口,也都修炼了一座小城。像是临宗寨的前方就是南宗堡,那里才是军队驻扎的地方。”
“可惜因为赵阔将军不幸阵亡,导致永宁军军心大乱,南宗堡被梁乙率兵攻破,城内士兵只得暂时撤回临宗寨。”
陈庸问道:“不对啊,不说打仗的时候要坚壁清野吗?这么多木材,要是被西夏军拿去,可以打造多少箭矢,甚至是攻城锤。”
沈百泉道:“不弃兄有所不知,西夏人跟辽人不同,他们与我们开战,更像是孩子向父亲耍横,索要金银细软。”
“西夏军攻陷一处城池,不会派兵固守,而是将城池洗劫一空后立刻远遁。从太宗时期开始,他们的军队作战方案就没有改变过。”
陈庸皱眉道:“那河湟谷地又是怎么落入西夏人之手的?”
“不是他们抢的。”沈百泉道:“河湟谷地一开始是被吐蕃人抢走,不过后来吐蕃内乱,让西夏人捡了个便宜,五十多年前回到了我朝手中。西夏虽然也进攻过几次河湟谷地,但无一例外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用劫掠小城、寨子的方式,向我朝索要钱财,或者是开放盐商贸易。”
陈庸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受教了。”
这时辛幼安也走了过来,道:“百泉,你去忙你的事情。”
“不弃跟我来,我带你去见临宗寨的守将。”
沈百泉拱手告辞,陈庸就跟在辛幼安的屁股后面,往临宗寨的内部走去。
在一座简易的中军大帐内,陈庸见到了临宗寨的守军将领,都统薛千河。
不过薛千河的眼中可没有陈庸。
他径直走到辛幼安跟前,行了一个军礼:“末将薛千河,拜见辛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