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送别

除了道路带来的烦躁,另一个让陈庸很不爽的点就是,隔段时间蹦出来的土匪。

有的土匪还稍微讲点策略,玩一玩伏击。

而大部分的土匪非常的简单粗暴,直接拦路开抢。

结果就是被老兵们用弩箭射成了筛子。

几位大儒对这样的情况也是见怪不怪,大燕朝就是一颗看上去很美,但内部已经腐化的苹果。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会放弃大城市优渥的生活,跟着陈庸回小地方教书的原因。

他们空有一身的学问,却改变不了朝堂。

想做点的实际的事情,又会遭到各种各样的掣肘,长此以往,几位大儒都有种身心俱疲之感。

与其在官场中蹉跎,倒不如把这身学问传授出去。

几位大儒有着最纯粹的文人理想,那就是让最普通的孩子,也能学到知识。

达官显贵的孩子,不缺先生教。

农民的孩子,想要先生教而不得。

之所以以前没有这么做,原因也很现实,理想是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

他们几位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真要跑去乡下地方教书,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活活饿死。

但跟着陈庸就不同了,这可是个大财主,且跟他们一样,身怀理想主义。

不需要为了生活上琐碎的事情操心,几位大儒就能把精力投入到教学上。

就拿这一趟回乡之旅来说,他们几位是一点难受的感觉都没有,马车行驶的非常平稳,偶有颠簸也完全能够承受。

同时陈庸每天还会变着法的给他们做好吃的,搭配庸酒,让几位大儒生出了一种,此前几十年都白活的感觉。

经过了五天的跋涉,车队顺利进入了北庄县。

虽然路途中没吃过苦,但毕竟舟车劳顿了五天,几位先生的或多或少都有些疲倦,于是陈庸就让他们在县城的客栈休息一晚,留下几个老兵保护,自己带着陈小刀跟其他老兵赶赴南店村。

车子刚到村口,喧闹声就此起彼伏的响起。

“庸哥儿回来啦!”

陈庸掀起车厢的帘子,不断跟外面的人挥手打招呼。

等到车子来到自家院门口,陈庸在陈小刀的搀扶下下了车。

还没站稳,一具温香软玉便投入怀中,接着耳畔响起了让陈庸骨头发酥的呼唤:“相公,妾身好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