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

苏东坡朗声大笑,递给陈庸一颗他最爱的荔枝,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李清照款款走来,如姐姐般温柔的轻抚陈庸的脸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王维、范仲淹,骆宾王、陈子昂、欧阳修、柳永……

他们都出现在了陈庸的眼前,像是多年老友,与他谈笑风生。

高台中的人,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他们当中,见过天才,也有自诩天才,但不管是哪种天才,都做不到像陈庸这般写诗词。

写诗作词,不是去菜市场买菜,花钱就可以得到的,可陈庸现在的写法,比去菜市场买菜更加轻松。

这是直接到了田里,随便乱薅!

任何一句诗词,都足以震撼人心。

当然,其中也有些诗词听着有些别扭,毕竟两个世界的典故是不同的,陈庸这会变成了传声器,自然没工夫去纠正其中的“错误”。

一壶酒喝光,陈庸吟诗百首。

他扔掉空酒壶,踉踉跄跄的走到温庭州身前,打了个酒嗝,指着温庭州的鼻子道:“老东西,写诗,我不如你。”

“背诗,你不如我。”

现场本就安静,陈庸的声音虽小,却还是清晰的落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此刻无人在怀疑陈庸的才学,哪怕温庭州在文坛的地位远远高于陈庸,可单轮写诗作词这一项本事,温庭州是远远不及陈庸的。

抄袭之说,在这百首佳作面前,成了今晚最大的笑话。

因为这百余首的诗词,风格变幻不定,有豪放,有婉约,有边塞,有痴男怨女,也有情真意切……

以后若是再有人说,没有心境写不出好的作品,在场的这些人会啐对方一脸,然后说:“想当年我在广陵府参加南山诗会的时候……”

既然陈庸没有抄袭,那么对于他的指控,就是故意构陷。

众人急忙去找杨炯,却发现他已经不见了。

同样不见的,还有杜秋生与齐如民。

不过顾立恒并未离开,相反还跟其他人一样,脸上写满了对陈庸的钦佩之色。

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温庭州身上。

温庭州嘴唇微微颤抖,胸口仿佛被一块千斤巨石压着,让他透不过气。

他拿起酒壶想给自己倒杯酒,然而颤抖的手让他拿不住酒壶,酒壶落地摔了个粉碎。

温庭州看着满地的碎片,眼前一黑,当场昏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