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自然是有的,民间久负盛名之辈,微臣也知道些。”
“就比如,那苏杭的四大才人,个个文韬武略,诗词极负盛名。”
“而且本身就出自名门,有不少势力支持,用起来也能笼络一些人心。”
然而赵楷一听出身名门,不免就想到之前武试上,那些名门贵族子弟。
以黄皋的权势,恐怕早就笼络了不少天下名门,到时候选上来,万一再和那黄皋站在一起。
岂不是徒增烦恼?
上次武试,他最后选上的三人,都是寒门。
“名门子弟很有可能和那黄皋有牵连,朕需要出身寒门的才子。”
李乾仁闻言不由皱起眉头。
“寒门……”
“这天下寒门,出才子的几率很小。”
他喃喃自语,忽然好似想到什么一般,眼前一亮。
“对了,那诗豪苏启却正是寒门子弟,而且还被文人们称作大楚第一才人!”
“大楚第一才人?”
“这个叫司徒瑾的人,真有如此厉害?”
赵楷心目中,能称得上第一的,那都是才智卓绝之辈。
光是死读书的愚笨之人,没可能被众人拥戴。
李乾仁立刻拱手点头。
“回禀官家,此人诗词惊天下,在治国治世之道上,更有着不俗的见解。”
“微臣都很是佩服呢。”
这样的回答,让赵楷捏着下巴,对如此人才很是喜欢。
“那你确定他是寒门?”
“自然是寒门。”
李乾仁再次拱手。
“据传这司徒家曾祖上也是一方名门,只是后来没落成了寒门,近三代都只是书香门第,其父和他都曾中过探花。”
“然而,却因为没有背景,也可能是得罪了朝堂上的人,所以父子二人都不曾入朝为官。”“这些年都仅仅依靠售卖诗词画卷为生,日子并不如何富裕。”
说到这,李乾仁微微一笑有些尴尬。
“说起来,微臣也曾买过司徒瑾的字画。”
“不得不说其诗词字画书生品性,皆是当世一绝,让人忍不住拍案叫好,微臣倒是佩服的很啊。”
他本身也是通过科举入朝,一步一步登上吏部之位的,论起诗词也是颇有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