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驾崩

“这么大笔生意不做,是不是太可惜?”

“自长安水道出发,过洛阳河南,至青州,一次可以运输几十万斤,到了地方分装。”

“公公,这生意,除了你,谁也做不起来啊。”

魏公公怦然心动,这果然是个好生意,这也太大了。

不过,他又有些迟疑,道:“这动静会不会太大?”

“公公可以多联络几个人啊。”

“反正,朝廷有的是船,平日里还空着跑。多浪费啊。”

魏公公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

“咱家这就上书陛下,说明情况。”

“爵爷公忠体国,乃是我大秦朝一等一的大忠臣。”

“咱家回去,一定好好跟陛下说道说道。”

“多谢公公。但公公需要的量比较大,不能停止生产。”

“我就等着公公的好消息了。”

“我这儿有几瓶好酒,都是陈了半年的,公公可以尝尝。”

魏公公答应李安然的请求。

并表示,自己需要一点时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过了几天,魏公公居然真就回去了。

安庆十分震惊,询问李安然,究竟跟他说了什么。

李安然表示,只是分析清楚利弊而已。

酒坊继续生产,但规模不再继续扩大。

过了一个多月,所有人几乎都忘记了这件事。

魏公公又来了。

他带了十艘大船,刚下船,便迫不及待要求召见李安然。

十艘大船都是朝廷的。

硕大的船,可以入海,但只能靠着岸边行驶。

大船停在西安。

接到送来的信,李安然急忙调动所有人,进行运输。

经过半个多月的跋涉,抵达西安。

魏公公早就等得不耐烦,急忙命人装船。

按照之前的约定,三十文一斤。

其实,李安然的生产成本,连十文都不到。

这主要是因为,高粱并不是粮食,没人愿意种。

也没人知道这玩意儿,究竟能用来干嘛。

粮食少的时候,可以充当粮食。

很难吃,牲口都不吃。

即便送到长安来,他也有利可图。

两人交接完毕后,魏公公急匆匆跑了。

临行前,告诉李安然,过段时间会有人来,监督酒坊。

这时,天气已经入秋。

李安然对魏公公道:“公公下趟,还请快些。”

“马上入冬,这酒就是冬天的时候喝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