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隆乾帝移驾尚书房,拿过奏折一看,眉头也皱了起来。
这不到一千字的奏折,把大乾如今的情况分析的淋漓极致,若是能够妥善得到解决,必然能够兴邦。
看完折子,隆乾帝在宫里踱步,眉头紧皱。
他当了几十年的皇帝,经验丰富,能够一眼就能看出来孙仁福说的这些全部都是一针见血的办法,只要能够实现,大乾中兴指日可待。
而且他也十分了解孙仁福的为人,他绝对想不出如此办法,让他治理京城都稍显不足,更别说治理一个国家了。
到底是谁给他出了这个主意,难道是陆云?不过他至今未曾发现陆云有经国济世之才,倒是会做买卖,做生意。
这封信的背后必然还是有人,或许是赵松借着他的口说出来呢。
这个谋划虽然好,但是目前朝廷局势十分不稳定,南方还有异族在边疆闹事,一定要以大局为主,不能和朝廷的官员们唱反调。
两个大学士,六个尚书,都默默的等待着隆乾帝的答复,答复要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那么朝廷上下立刻就会崩溃了。
这并不是戏言,他们八个人都是士绅大族的代表,各自名下有成百上千人,宗族势力十分大,在大乾的影响也十分大。
要是放他们的血去哺育国家,他们是万万不可能答应的。
隆乾帝连续看了几遍奏折,随后看向了八个大臣,“楚爱卿,你是户部尚书,说说对这封奏折的看法吧。”
楚生上前一步,“回陛下,如果真的能够对士绅们开刀那么我大乾的国库起码能够增加十倍,每年起码有上千万两银子进账。”
如今的大乾满目疮痍,每年的银子不到八百万两,和鼎盛时期的两千万两银子差了很多。
“若是国库中有千万两银子,异族要的那点钱算的上什么?”
“那你们说,这个计策能不能推行的下去。”隆乾帝问到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群臣都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