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京都来信

“珍重!”

言毕,裴庆之拿过桌子上剩下的半坛老酒,纵身一跃,跃过高墙后,很快便没了踪影。

裴庆之走后,吴有缺像个雕塑似的,坐在板凳上久久没有动作。

裴庆之这个老熟人走了,吴有缺心也随之空了。

不过这会儿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

大吴帝国的现状,让吴有缺很是担心,恐北周尚未南下,这江山就已经破碎不堪了。

吴国啊,还不到百年历史,就已经垂垂老矣!

已经散发着一股子刺鼻难闻的恶臭味。

腐败无处不在。

流民遍地都是。

这两天他听到一个骇人耸闻的事件,廖文博九族被诛之后,尸体没有掩埋,而是低价卖给了平民百姓。

拿回去吃了。

其他地方不知道,就吴有缺之前去国子监读书的路上,屋檐底下,街头巷尾,到处都是那些饿红了眼的流民。

城中还好一点,

城外更可怕,

城外,简直跟野兽肆虐的丛林一般,到处都有冻死骨,到处都有扎堆的流寇。

听说落到那些流寇手里,丢的可就不只是钱财了,连身上百八十斤肉,也会叫他们剐了煲汤。

但凡有点常识会知道,流民的规模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义军。

税收太重了。

要是风调雨顺还好,底层老百姓勉强还能过活,一旦遇到灾年,大量的老百姓无奈之下只能抛下土地,背井离乡,去其他地方找活路。

吴有缺其实也能理解安靖帝,高税收,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强敌在侧,

吴国偏于一隅,仅有两千万人口,却养着足足五十万大军。

这意味着四十个人就要养一个兵,再把官吏算在里边,平均下来可能十几个人养一个兵。

相当于两个家庭养一个当兵的,赋税不重就怪了。

问题是现在还没开始打仗就已经这样了,倘若打起来了,恐怕北周没进来,这大吴治下的百姓就要饿死几百万人。

这可一点都不夸张,

比如汉武帝,提到他,后世每一个汉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倍感荣耀!

却不知,汉武帝穷兵黩武三十年,治下的老百姓人口直接锐减一半。

匈奴都没他弄死的多。

诸葛亮北伐十二年,其导致的结果就是民不聊生,后来魏兵入川,蜀国百姓夹道欢迎。

多读点历史,你就会发现,真正可怕的不是昏君,有雄才大略的君王才是真的可怕。

有雄才大略还不算最可怕,最可怕的是有雄才大略的君王,行差踏错,走上歪路了。

再他妈强大的国家,也架不住傻逼糟践。

吴有缺很担心,

有一件事他记得很清楚,那就是他穿着朝服下朝时,途径街上,街道两旁的那些流民,他们看自己的眼神,很恐怖。

吴国,已经脱离群众,内忧外患,举世皆敌!

朝廷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犹如一根紧绷的弦,暂时还能维持现状,可要是,一旦关承皿叛乱,天知道会有多少流民起义搞事情。

当吴国到了那样一个境地时,就算北周无法攻克长江防线,失去吴国支援的庐江,便如同无根的浮萍,坚挺不了多久就会易主。

由此,吴有缺让乔翀打造一些船只,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乘船离开庐江,离开吴国,去海外。

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估计这会儿,关承皿肯定吓尿了吧,呵呵!”

因为秋彤的死,吴有缺对关家人恨之入骨,要不是为民族大义,为江山社稷,关家死不死,跟他有半毛钱关系?—

建邺。

诚如吴有缺所言,关承皿这会儿急的焦头烂额,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万万没想到陆明则会这么胆大包天,居然就反了。

“他妈的!”

反复看陆明则的来信,关承皿越看越是火大,“你妈的,举兵之前,就不能先询问我的意见?”

“混账!”

关承皿破口大骂,恨不得杀到建昌去亲手砍了陆明则。

许久,发泄过后,关承皿渐渐的冷静下来。

有一件事,他想不明白。

是谁,告知陆明则安靖帝害死关岳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