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抡才大典

布衣首辅 霁雪斋 2311 字 9个月前

实际考生参加乡试并不以居住地远近作为选择考场条件,这就使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争吵渐渐淡了下来。

前两场考下来,大家觉得今年经文题目尚可,策论题“论矿务及矿监制度的得失”却大出很多人意外。大家原以为皇帝在这上头吃亏不会提及矿务问题,谁知道还就偏偏提了。

“看来今上真是个英明之君,颇有唐太宗之风也!”胖佛林琬言发出如是感慨。

到了第三场,判词是关于一名海商因所运海盐受潮打官司,要求船家赔偿,那船家以同舱其它货物并未受潮为由拒绝赔偿的案例,要求大家分析案情,援引条款做出判决。

这下可热闹了,学子们写什么的都有,出了考场之后便吵成一片。有支持海商的,有支持船家的,双方吵得不亦说乎。

甚至吵到酒馆、饭肆乃至红楼里的都有,弄得归德府衙役们疲于奔命、哭笑不得。“谁出的这缺德题目,俺们这不成了那城门失火被殃及的鱼么?”有人骂道。

他们却不知,这题目来源是李丹酒后和刘喜说的一个故事儿,刘喜写进秘报里递给皇帝,赵拓乐完顺手拈来当作今年的考题啦!

“诶,皇上从哪找的这个案例?简直绝了!”批卷子的考官们也直摇头。按例判词不论对错,先看判的逻辑和引用法律是否妥当,妥当就合格。

如果判船长不负责任的为中上,判词里有商家自行承担损失的,那就是上等了。如果能强调包装问题并提示那海商可以追究包装商户责任的,则是上上之选。

周梧是不懂海商、盐货这些,韩倡出个主意,让锦袍和事佬邓寻(盐商子弟)和林琬言(海商子弟)二人之间做了个辩论表演,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凤之你不必担心,你的经义和策论都不错,应该可以把成绩拉回来。”韩倡安慰他说。

其它三地的新科进士已经进京,他们在这里等待大校阅之后卷子的排名和发榜,然后要备战下个月的殿试。通过殿试分出三甲,即:

第一甲(前三名)赐进士及第出身及翰林院修纂(从六品)、编修(七品)等官职,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称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和备用(二甲只有第一名可获检讨职务,从七品),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往六部观政,然后从事低级官僚或知县职务。

到了放榜那天,贡院街门口人山人海。鸣锣之后公差开始从左往右贴黄纸,开头是个大大的“榜”字,然后用泥金墨字书写名词、姓名、籍贯,这就叫金榜题名。

从三甲到一甲贴过去,轰动多少人涌上来看。

周梧看到自己中了三甲,是第三百零七名,抹去头上的汗水,苦笑道:“不想皇天有眼,居然还给我个机会。惭愧、惭愧!”

他本是西安府人,前两次在西安参加考试都未中,。好在家里供得起,所以特地跑来商京应试,不想在这里中了,心底里非常高兴。

韩倡中了三甲三百二十六名,他自己知道有多少墨水,反正中了就行!邓寻是二甲一百七十四名;许保中是一甲第九十三名。

现在还剩下苏由、方谓、林琬言和魏丛喜四个没出来,众人等得心焦,却嘴上一直安慰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