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芳还是有1定的工业基础的,其国内的3大国防公司——东万律兵工厂、东万律飞机制造厂以及坤甸海军部造船厂有着基本的生产能力。
东万律兵工厂能够生产1些小口径的身管火炮以及老式75mm山野炮;坤甸造船厂建造过海防舰、布雷舰艇和快艇;东万律飞机制造厂则能够进行飞机散件的组装,并生产除了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外的0件。
虽然没有什么宝贝,但支持1下海对岸的革命盟军还是足够的,而且这些小厂产物在某种程度上更适合他们。
除此之外,越盟也能够通过兰芳共和国的商道获取1些必要的物资,中国的援助如何转化为越盟的物资也同样是如此。
对于兰芳的动作,中国自然也要有所表示,毕竟如今法国还是兰芳第3大贸易国,冒着激怒法国的风险去做这件事,对于兰芳来说自然也是1个战略赌博,赌的是未来在南洋地区的地位。
当然,客观来讲他们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是这样大家脸上都不好看罢了。
想要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肯定是不行的,作为回报和奖励,中国自然会解决兰芳的贸易损失,给予贷款援助,提供商业资源等等。
对于兰芳的行为,法国自然也分外恼怒,随即对兰芳进行了制裁,并且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警告,这时中国外交部自然就要动起来了,帮兰芳继续打掩护。
整个6月,就在这样的混乱中度过,谁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情况,但能够清楚的是,当法军不断的增援到达时,当地的抵抗力量的胜利也越来越弱。
6月中旬,数艘法军巡洋舰越过马6甲进入南洋,随后法国海军对印度支那的海上运输进行了有效的阻断,兰芳的商船不能再抵达印度支那。
抓住这个机会,外交部立即在法国海军的增援方面大做文章,敦促法国保障地区的航行自由和贸易自由,并宣称“考虑派遣军舰前往南海进行护航”。
舆论场上的交锋在7月发展至顶峰,1936年7月7日,越南独立同盟会华人书》,同盟会宣传干事,中国志愿者阮必成于南洋爱国者联盟报刊《亚洲解放者日报》上发表《亚洲之独立斗争》1文,两篇文章在华人世界和亚非拉世界中得到了广泛传播,欧美左翼报刊也纷纷转载。
7月11日,外交部再次敦促法国当局尊重殖民地人民的自由权利。
法国并未对此进行针对性的回复,而是加快了军事上的进攻,来自非洲和本土的军队替换了昏聩无能的印度支那殖民军承担正面进攻任务。
面对法军的犀利进攻,缺乏军事经验的革命盟军很快便出现了溃败的迹象,法国殖民当局在挑拨华人、华人土著和越南土著的关系这方面也卓有成效,同盟中的间隙也逐渐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