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义兄来了

庶女庭悦 霁荷 1439 字 9个月前

自从半个月前晓得了楼修远的义子楼观澜要来交州过年,楼庭悦就旁侧敲击地拉着菊意给自己补习功课,这才晓得,楼观澜本姓汪,他的生父汪尚书便是实打实地支持如今的南安郡王为太孙那边的。

辰门之变,汪尚书的头颅第一个被陛下拿刀砍了下来。

楼修远当年还是个穷的底裤都不剩的书生,进京赶考时求了许多家门阀皆不收留,只有这位汪尚书念着楼修远到底是楼家的子孙,在汪家收留举子的排屋里给了楼修远一个容身之所。

因此,楼修远便常感念着汪老尚书的一番恩情。

汪老尚书有一个姨娘所出的老来子,刚出生便有一个行为怪诞的得道高僧上门,给那老来子批了一道:“有福却无福,若想平安长大,须得离家而养。”

因此这个老来子名字都没取,不满半月就被家里的大娘子送去了隔壁州县的一个庙里头养着。生老来子的那个姨娘气血亏空,又思念儿子心切,不过半年便身形如骨,郁郁而终了。

楼庭悦听到这里,补了一句:“这得道高僧怎么来的这么巧,那老来子一出生就在那汪家门口了,还没人赶他,肯定是他们家大娘子看不惯这个姨娘,老早准备好的。”

菊意嗔了庭悦一句:“可那老僧人说对了。”

还就真的应了这僧人的话,汪老尚书在辰门之乱直接被砍了头,后面又被先帝批他是“乱臣贼子”。

汪家男丁女眷全都流放,反倒那个老来子,连族谱都没入,汪家族老流放前在大狱里恳求楼修远:“老尚书常说,先生您是最知恩图报的,如今,我汪家只有那个没福气的庶子得以留存,万求楼先生救我汪家血脉,我汪家粉身难报。”

楼修远哭的稀里哗啦,果然想办法将那老来子从庙里接了过来,充作义子,亲自抚养,给那孩子上了楼家族谱,取名叫楼齐慎,字观澜。

因着他并非是楼家血脉,且楼修远已有嫡子,故而楼府众人都以字来相称这位少爷,叫他做澜哥儿。

这事也只有像菊意这种楼家买的第一批奴才知道一些,且在俞氏的管理下,楼家仆从口风严密,新来的奴仆都是不晓得内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