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烧刀子与月光酿

希望他能人生地不熟的武川吃得开。

……郭通不是吃得开,而是非常吃得开!

他利用跟周县令的交易,将教导孵化的老师抛下后,跑到县城中心花重金砸了一家店。

其实武川被称作县城很勉强,这是一座论人口指数和经济指标都称得上“市”的城市。

在整个大夏都数得上号。

感谢镇北侯的多年经营,感谢蒙古和匈奴老弟的关心……

作为一个经商技能满点的天赋型商人,郭通一眼看出最适合打开武川市场的商品是——烧刀子!

在杨知月鼓捣出酒精的同时,她也鼓捣出了东北人最喜欢的酒——烧刀子。

这是一种高度数的白酒,以清澈的酒液,火辣的口感闻名,特别适合在冬日饮用。

试想一下,寒冬中一口火辣辣的烈酒下肚,那得有多么舒服呀!

真不能怪毛子爱喝酒,高度酒跟寒冷地区是绝配!

当然啦,春天卖酒有些不搭调,不过在这个正常度数十几度,高一点二十来度的浊酒盛行的时代,高度酒的卖点便不再是冬日取暖,而是高度数!

比如——

“瞧一瞧看一看,知味观举行酒神大赛!谁要能喝了一坛‘月光酿’不醉,便能金五十!”

“武川首届酒神大赛由知味观冠名赞助,究竟谁才是酒神!”

“城东开了赌局,有人花百金堵无人喝光一坛‘月光酿’不醉!!”

各种消息狂轰乱炸,炸得武川百姓像田里吃瓜的猹,每天都有比昨天更好的新瓜出现。

淳朴的古代人哪里能想象现代的营销手段多么花里胡哨。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便被“知味观”三个字洗脑,让其在短短几天内得到了旁人经营几年才能得到的名声。

对此,郭通非常自傲,唯有一点不能理解:

“那酒明明叫‘月光’,为什么改名叫‘月光酿’了?酿只是后缀词啊。”

杨知月也有话要说:“那分明叫烧刀子,什么时候改名叫‘月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