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名额

为什么不把所有不满足要求的电影,都拿出来比较比较,然后再定下最合适的那部呢?

奈何这是总局定下来的结果,大家虽然可以喷张卫平,但没人敢说一句总局的不好,这就很现实。

《十三钗》事件还在引发热议。

顾炜和刘艺菲自然也看到了消息,“网上都在讨论冲奧的事情,有人说张导的这部电影名副其实,也有人觉得《白鹿原》不错,更适合冲击最佳外语片,可热闹了。”

“我们认为合不合适不用要,要奥斯卡评委认为合适才最重要,毕竟你拿电影过去,是给人家看的。”顾炜看着小姐姐,笑着说道。

“那什么才是合适的呢?”

刘伊菲突然话锋一转,仿佛明白了什么:“我知道了,其实这些冲奖是有技巧的,题材、类型合适是基本,公关最为重要是吧。”

“哈哈,真聪明。”

顾炜看了她一眼,随即夸奖道,被夸赞的刘艺菲也露出了笑容。

“要知道,每年报名参加奥斯卡的电影何其多,全世界各地每個国家和地区,每部选送的电影,都是自认为合适的影片,但最最终的赢家只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那些评委,你不花钱公关,人家凭什么把奖项给你?”

和刘艺菲聊着聊着,顾炜突然想起了一个可能。

要知道,从内地决定申报奥斯卡以来,始终没能拿下这座奖杯,原本顾炜以为是内地导演和电影人不懂国外的人情世故,想不到公关这个事。

难道只有李按是天纵之才?只有《卧虎藏龙》符合奥斯卡评委口味?

反过来一想,即便前几次不懂,参加次数多了,还能没有明白人?还能看不出其中门道?

老实说,在人情世故这块,国人可谓是行家,怎么可能想不到?

或许,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大家把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当做一种噱头,与其花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金去公关,不如就靠着参赛宣传一波。

赢了皆大欢喜、为国争光,输了还能说成虽败犹荣,一举两得。

细思极恐,顾炜原本以为自己站在了第五层,但现在看来,其他人可能站在了大气层。

当然,这只是顾炜的猜想,事情的真相如何,无从得知。

“怎么啦?”看着陷入沉思的顾炜,小姐姐有些好奇的问道。

“啊。”随后,顾炜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听完后,小姐姐也是瞪大了双眼,俩人不由的对视一眼。

《白蛇》、《画壁》、《龙门飞甲》三家的票房竞争还继续,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辛亥革命》,彻底拉了。

其他人都在吃肉,后者最多只能喝口汤,但看这票房下降的趋势,有可能最后连汤都喝不上。

巨力的杨子再次发声:“《白蛇传说》请了《加勒比海盗》的特效团队,花费上亿元打造的特效,就是为了给观众们一个视觉盛宴。”

这话一出来,看过电影的观众是嗤之以鼻,没看过的倒是引起了好奇心,打算先看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