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主动出击

这里就要说道大将军徐晋所发行的银元了,在外贸鼎盛的支持下,此物不仅已横行两广地区,就连这些那些夷商也逐渐开始采用“徐大头”来进行贸易结算。

原因也很简单,因此这玩意制作精美.含银量高,而且比起传统的银锭来说,人家赵氏运司显然更喜欢收自家的银元,继而也就对那些用银元结算的夷商更有好感。

事实上欧洲也早有金银等币流通,不过与华夏不同的是,欧洲人通常在交易的时候是按钱币的数量来计算,而不是重量,这就给了某些奸诈之徒操作空间,例如用剪刀将钱币减下一圈或是一角,再将这些边角料融掉,铸成新币。

如此,既不用从事辛苦的生产活动,财富还能从天而降。

在这薅钱币羊毛一事上,由太人最是擅长。

由于彼时的欧洲造币工艺相对粗糙,那些钱币造型也是五花八门.重量不一,哪怕缺个一角半角的,一般也没人注意,还能继续在市面上流通。

不过为了杜绝剪币之事,保乡军的银元外就有一圈齿边构造,若是哪个大聪明一剪之后,定会把齿边给剪没了,那这钱也就废了,市场上根本没人没有愿意收,只能拿到龙兴银行按银子重量折价,这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岭南银元由于具备了防剪功能,商人们不用担心自己收到劣币,故此这种好钱不仅通过商贸流通到了内地,就连欧洲据说也在小规模的使用。

当然了,“徐大头”固然做工精良.精美,但毕竟都是货真价实的银子所制,而银子这种金属本身就是高价值的货币,乍一看之下,好像这铸币之事虽然办的很成功,但却并未给保乡军带来明显的收益,顶多就是大家喜欢你造的钱而已,实际上支出的白银并没有减少。

其实不然,徐晋之所以推行自己的银元,是有着更长远的目的,通过此事可以给海内外商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即岭南的钱都是良币,人家是用了心且有诚信的,如此一来,日后待时机成熟,发行纸币的时候就会顺利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