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合作社养殖

不过此时苏阳心中有个更大的想法诞生。

搞养殖,光靠自己这点家底,吭哧吭哧地干,终究是小打小闹!

他回想起陈二和哈孜克在羊圈忙碌的身影,还有后院那几十只嗷嗷待哺的羊。人手、精力、场地,哪一样都是瓶颈。

单打独斗,想把规模搞上去,难!累!

倒是可以学习合作社的方式进行养殖,由村里的人进行领养,等成年了再进行回购。

如今村里也成了巴扎,乡亲们手里多少有了点活泛钱,温饱不再是头等大事。农闲时节,劳力也有富余。

每家每户领养个七八只羊,完全不是问题。就算是村头那对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养上两三只羊羔,当个伴儿,顺便割点草喂喂,也是顺手的事,还能给老两口添点油盐钱。

眼下正是水草丰美的夏季,村外那大片大片的戈壁滩、沟渠边、河滩地上,遍地都是骆驼刺、芦苇和不知名的野草。

每天一早把羊群往村外一撵,让它们自个儿撒欢觅食,吃得肚儿滚圆,傍晚再赶回来,几乎不用额外喂多少精料。

等羊养大了,长肥了,自己这边按事先说好的公道价统一收回来。

对乡亲们来说,这就是一笔看得见、摸得着的额外收入!

不用担惊受怕地自己找销路,不用担心被羊贩子压价。

这不就是双赢吗?

苏阳越想越觉得这路子靠谱。

村里闲置的劳力、房前屋后的空地、村外免费的草场,加上自己这边的销路,整个链条就盘活了!

规模可以迅速扩大,乡亲们得了实惠,自己的羊源也有了稳定保障。这可比自己单枪匹马强太多了!

这个念头一旦清晰起来,就变得无比迫切。

苏阳的目光在名单上扫过。

“CL县昆仑牧场”,这个名字跃入眼帘,乃是和田地区最大山羊养殖户。这牧场就坐落在昆仑山北麓的怀抱里,依仗着那片得天独厚的广袤草场。

车子拐下主路,已经是下午七点钟了,不过太阳还没有下山,日头正好。车子驶入通往牧场的便道时,视野骤然开阔。

一片磅礴苍茫的赭黄色山体仿佛巨大的屏风,横亘在湛蓝的天际线之下。

昆仑山近在眼前,高山上的融雪水滋养着丰茂的水草。

牧场上零散奔跑着马匹和牛羊,就像洒在地上的芝麻粒一样。

摩托车在土路颠簸前行,最终停在牧场生活区。

几排简陋的木板房矗立着,和阿力普在昆仑深山的牧场颇为相似,但规模更大,也更显“商业”气息。

木板房旁边,停着两三辆大货车。十几个包着头巾的妇女正围坐在空地上忙碌着。

有的在木桶边用力搅拌着刚挤出来的鲜羊奶,有的在用刮刀处理着刚剥下的羊皮子。空气里混杂着青草、牲畜、奶腥和生皮的气味。

苏阳停下车,就看到有位戴草帽的妇女走过来,好奇的打量着苏阳:“阿达西,找谁嘛?”

苏阳笑着递上一根雪莲,目光扫过妇女嘴里那口标志性的大黄牙。这是长期抽莫合烟留下的印记。

“大婶,我是洛甫乡来的苏阳,听说咱们策勒牧场羊羔子好,专门过来看看嘛!两百多公里的路嘞,不容易啊。”

他语气带着点风尘仆仆的自来熟。

妇女朴实地笑了笑,接过烟凑到鼻尖闻了闻,似乎很满意这“高档货”,便热情地招呼:“跟我来嘛!”

她把苏阳带到旁边遮阳草棚下,棚子里,一个老汉正坐着抽烟斗,看到来人,露出和善的笑容。

“阿达西,坐嘛!”老汉拍拍身边的木墩。

苏阳坐下,开门见山:“阿达西,想要百十来个羊羔子嘛,你这有现货嘛?”

老汉闻言,咧开嘴,大手豪迈一挥,指向远处山脚下那片草场。那里,一大片绵延不绝的羊群正在悠闲地吃草,数量多得一眼望不到边。

“多的很嘛!”老汉的声音带着牧区人特有的自豪,“按斤算,活羊过秤,八块钱一公斤!”

苏阳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这羊羔的价格,比起成羊确实便宜不了太多,足见其品质和成本。他沉吟片刻,果断道:“行!那我先定一百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