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妙春堂

干休所里面的老干部,虽然都退休了,但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力。

若是能把这个关系做好,以后自己做什么也会更加方便。

颠簸的公交车,差点没把周桥给晃吐了,到了县城下了车,蹲在路边好一会他才缓过神来。

“以后可不能再这么喝酒了!”

周桥拍了拍脑袋,准备先去一趟中医馆,最起码要把中医所需物品带上。

妙春堂,位于汽车站南六百名左右的一条街上。

在丰邑县,这妙春堂也算是比较有名的中医馆了。

在这里买一些装备,肯定是没什么问题。

到了妙春堂,一个年轻的小姑娘正坐在柜台前,手中拿着一本《本草纲目》认真地看着。

察觉有人来,小姑娘抬起头,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容。

“你好,需要抓药还是看病?”

“哦,我是来买行医箱的,还有一套毫针,另外这张单子上的药也帮我抓一下。”

周桥笑着拿出一张纸,上面写了不少的药材名,不过需要的量都不多,每样五钱。

这是前世周桥行医的习惯,一些常用的药材,都会在行医箱中备上五钱,以备不时之需。

“你也是中医?”

小姑娘接过清单,一脸狐疑地看着周桥。

中医很讲究资历,年纪越大越吃香。

相对的是,年纪如果很轻,那么患者对他的信任度也就很低。

所以,一般学中医的学徒,都会跟在师父身边学习很长一段时间,等得到了师父的允许之后,才能在师父的监督之下接诊,而且都是一些小病才能让学徒接受。

周桥看上去不到二十岁,竟然如此气定神闲地来买这些东西,显然不是新手学徒。

“略懂一些中医吧,请问我需要的这些东西,你们这里有吗?”

周桥客气地说道。

“有的,那你稍等,我去帮你拿。”

小姑娘再次看了一眼周桥,见他也不像是开玩笑的,就点头拿着清单准备去了。

周桥就在前堂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打量着这妙春堂。

对于妙春堂,周桥之前也有所耳闻。

虽然妙春堂的名气不大,但在丰邑县还是很有知名度的。

老板胡盛有,人称胡三针,靠着三针绝技,治好过不少疑难杂症,因此在丰邑县中医圈子里,知名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