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汉军现身出函谷

万一汉军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洛阳,那魏国可就吃了大亏了。

正在矛盾之中,曹叡却是从自己矛盾的心绪之中得出了一个结论:远程遥控,要不得!

当即,曹叡也是下达了两道旨意:

其一,洛城大军由司马懿总控,是否回援并州,由更加贴近战场的司马懿临机决断;

其二,銮驾南移,前往许都,就近为接下来的决战提供支持。

应该说,仅仅是这两道旨意,便足以说明曹叡的英明之处。

正如当年丞相第一次北伐之时,刚刚即位的曹叡便是领兵来到长安,端是给了前线的魏军以无比的慰藉与动力。

如今虽时移世易,但曹叡的又一次靠前指挥,无疑依旧是极其明智的。

首先,曹叡和一众朝臣的靠前缩短了军报的时间,更利于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其次,曹叡的到来,无疑会给前线的将士们更多的激励,也给了包括司马懿在内的魏军将领们更多的信任和压力;最后,在许昌这个位置,曹叡还能兼顾荆州一线,真可谓之一举多得。

当然了,曹叡要前往许都,即便是轻装简行,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给司马懿的旨意,显然要比曹叡的銮驾更先抵达。

事实上,在曹叡的旨意尚未到达之前,司马懿已经意识到,事情有些出乎他的所料了。

无他,细作来报:在河东郡蒲板城附近,已经发现了汉军的身影,人数还在万数上下,显然就是汉军的先锋部队。

蒲板城,河东郡之门户也。

得之,即敲开河东郡之大门。

当然,虽说汉军出现在了河东郡,但仅仅凭着这个消息,司马懿并不能完全判断汉军就一定是要往河东郡、平阳郡而一路北上,直至并州。

毕竟,这蒲板城,除了是河东郡的大门之外,也算是崤函通道的重要支点。

汉军拿下这里,也依旧可能是为了巩固主力东出通道时候侧翼的安全。

于是,分不分这个两难的问题也是摆在了司马懿的面前。

分兵,有可能造成被各个击破的危局;不分兵,则有可能被汉军直接偷袭了并州之地。

很显然,在交手的第一招,司马懿略显颓势地败下阵来。

当然,司马懿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也正在此时,曹叡下达的旨意也是来到了司马懿的营中。

虽然旨意之中并没有明令司马懿分兵救援并州,但随着这封旨意的到来,司马懿的心无疑是偏向了分兵之举。

当即,司马懿也是唤来了张郃(没有被坑,所以还活着)和曹爽,随即任命二人为主、副将领,领马步军五万,便是回防并州。

可别小看了这五万人,要知道,这五万人中可是马步骑各半的存在。

换言之,足足两万五千骑兵奔赴战场。

还是在并州这样极其适合骑兵驰骋的战场,简直不要太爽。

以此五万大军,加之张郃领兵,不说击败汉军,至少与之在并州周旋一番,还是不成问题的。

为此,在临行前,司马懿也是反复地交代:“只准固守晋阳,确保并州不失;可于界休以北作战,以利骑兵之战;不可南下平阳,以失骑兵之利。”

没错,以骑兵为主的这只偏师,司马懿只允许其在并州作战。

司马懿的思路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任你八面来,我只一路去。

不管汉军是要攻占洛阳亦或是想要拿下并州,司马懿分兵之后,汉军都无法再短时间内拿下两地中的任何一地。

而只要魏军能够在任何一地纠缠住汉军,司马懿或是张郃就能快速地投入剩下的兵力,与汉军展开决战。

最妙的地方就在于,不管是洛阳地区还是并州地区,都是平原,都极其适合骑兵作战。

如此一来,汉军的这招以进为退、迫敌抉择,看似已经算是是被司马懿给破了个大半了。

只可惜,司马懿所预设的两个战场,却全都不是马谡所愿意的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