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暗流涌动狄道城,小心丈量田亩间

只要有人口的增长,朝廷所要的徭役便有了保证,而在这个征收人头税的年代,人口的增加也自然意味着税收的增加。

因此,朝廷自然也是满意的。

可以说,世家拿地、朝廷拿人,也算是双赢了。

唯一苦了的,便是陇西的百姓了。

毕竟,两头都要利益,都要增长,那么这些增长和负担也就只能转嫁到百姓的头上。

于是,各种的苛捐杂税和无止尽的开荒几乎是陇西百姓的全部。

而这样的故事实际上不仅仅发生在陇西一郡之中,而是发生在几乎整个魏国大地之上。事实上,整个华夏的历史,也就是移步土地兼并的巡回历史,直到摊丁入亩的政策出现。

当然,这并不是说马谡就可以在此时实行摊丁入亩的政策。

所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秩序,在如今生产力普遍低下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足够的徭役和对外作战,也为了社会的稳定,对世家大族的妥协是必须的,而对底层的剥削是不可避免的。

更何况摊丁入亩也不一定就是什么灵丹妙药,要知道满清除了摊丁入亩,却还有三十三两白银的政策。

摊丁入亩也好,一条鞭法也好,或许在一开始是为了底层百姓好,但在封建社会的基本的阶级压迫逻辑之下,注定会变成另一条吃人的恶龙。

因此,马谡要做的,从来不是革命,而是发展和改良。

就像对于一个就要饿死的乞丐而言,社会主义是没有意义的,但一个馒头便是他的全部。

如今的大汉也是如此,先解决了发展的问题,再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才是马谡应该做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三天里,马谡也是乔装打扮走遍了狄道城附近的田亩、林地。

终于,马谡总算是对手中的这个狄道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应该说,狄道城的百姓虽然依旧困苦,却总算是还能勉强活下去,哪怕是遇到了如今这样的“灾年”,一般的世家,也会主动免除一部分的田租,让百姓安然度过灾年。

总体来说,虽然经历了“桓、灵”之乱,虽然是豪强并起,但陇西这地儿倒还真没有如同中原地带一般出现人吃人的惨状。

这也让马谡一直揪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也就在了解土地、农户的过程中,马谡也在第二日间分别接到了关兴和张苞的回令。

可以说,一切都正朝着马谡所预想的方向发展着。

只是,也就在马谡忙碌于农事之时,牛、米两家却也是忽然间沉寂了下来。

整个狄道城仿佛在一瞬之间进入了静默之中,包括牛、米两家家主在内的所有人,似乎都在等待着明日的宴会,等待着马谡这位来自大汉的郡守,烧起他的第一把火。

而三日之期,就在所有人的期盼中,悄悄到来。

金色的阳光洒下,李家的大门也在“吱呀呀”的声音中,缓缓打开。

李家少家主,亲自指挥着下人将街道打扫了一遍,又用清水将所有残留的污渍冲刷一净。

显然,李家很知道今天对于他们李家有多么的重要——只有马谡在今日站稳了脚跟,他们李家才能坐稳陇西郡第一世家的交椅。

一番清扫之下,整条街道依然焕然一新,而在暖暖的春日下,不多时,清水的痕迹便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便是一地的清净。

只可惜,这份清净很快便被马蹄踏破。

尽管距离午间的宴席还有足足一个多时辰的时间,辛、彭两家却是早早的来到了李家。

无他,只是想要表达辛、彭两家愿意向大汉和马将军靠拢的意图而已。

负责迎宾的李瑾自然也明白这两位叔父的意思,当即便要领着二人前往二堂拜见马谡。只是,几人尚未踏入府邸呢,门外边有传来了哒哒的马蹄声。

“两位老兄,走得好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