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挖角

我的1999 东人 2519 字 5个月前

再就是图像识别。

这个应用,我们准备放在社交、视频网站鉴别一些违禁的图片、视频。

另外,鸿蒙刚刚立项了无人驾驶项目,只是目前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项目负责人,我很真诚的邀请二位加入鸿蒙,共襄盛举。”

“鸿蒙?为什么不是昆仑工业?”吴恩达问道。

“无人驾驶最关键的是汽车驾驶系统的研发,是软件工程,这是鸿蒙的强项。

昆仑负责是项目落实,主打硬件。

两家公司侧重点不同。

当然,昆仑也不是完全不做软件,像前几天我们发布的大疆精灵1,里面的飞控系统就是昆仑大疆自己研发。”徐良解释道。

“那天昆仑发布会出现的大疆精灵1很有意思,航拍一体化的设计更是堪称天才般的设计。”

杨致远笑道:“我记得前几年,你领导斯坦福研究团队开发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直升机?”

吴恩达谦虚道:“很久以前的事了。而且那个项目很难商业化,远不如昆仑开发的四旋翼航拍一体化无人机更有商业前景。”

“过奖。

大疆精灵现在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

接下来我们打算给它加上自动跟拍、自动避障等功能。

这背后都需要用到机器视觉、训练算法模型等技术。

需要精干的研究人员和大量的研发。

这也是我们积极面向全世界招收人才的原因。”

李飞飞和吴恩达纷纷点头,这些都是很实用的AI落地。

通过聊天,他们也基本摸清了。

鸿蒙和昆仑联手,已经在AI领域走了很远。

不再单纯是实验室的玩具和概念,而是逐步走向商业化。

可以肯定,随着AI赋予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昆仑和鸿蒙赚到的钱越来越多,投入在研发上的资源也会迅速增加。

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推动鸿蒙和昆仑不断发展,逐步成为世界级的AI巨头。

恢弘的前景,让他们也不由心动了。

几人正聊着,陆奇突然带着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徐总,这是我在复旦的师弟陈宗健,现在在PASemi任副总裁。”

徐良对陈宗健有些印象。

他是1984年魔都市的高考状元,然后被李政道先生创立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选中来到的斯坦福。

先后获得了电子工程及应用物理双料硕士和博士。

毕业后跟随低功耗处理器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多波普尔创业了十几年,在处理器设计领域的造诣非常之深。

昆仑旗下天山芯片公司一直希望能把他挖过来,可惜一直没能成功。

但也让徐良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徐良不知道的是此人以后会成为苹果为数不多的华人高管。

也是苹果芯片背后的隐藏大神,一个人就手握六七十项半导体专利。

芯片领域的超级大牛。

“陈先生你好。”

“徐先生久闻大名了。”

双方打过招呼,彼此介绍了一下周围的人。

都是华夏人,又都是科技圈子里的顶级人物。

大家就算没见过,也听过对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