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史官使人愁

重生之凤倾九天 简让 1930 字 10个月前

不过这宫中总是要有规矩的,即便皇帝不在场。妃嫔宫女都是谨遵恪守着宫规,酒不过三。所以这两位娘娘是不能再饮了,只是随意拣些喜欢的吃食准备看这几个猴儿似的孩子们玩闹。

“那如此便好,既然圣上龙体欠安本宫也不妨托个大就替你们主持这场,你们看如何。叫莲妃娘娘判断本宫是否有失公允,你们看是否得当?”

剩下来的皆是臣子或是皇子,自然是没有违抗的道理的。当即就同意了皇后的提议。

刚要准备开始,皇上就风尘仆仆的从乾清宫赶了过来。难怪这妃嫔皇子都不爱带着皇上玩,这不身体微恙还不好生在寝殿休息。倒让这些御医太监加上宫女,乌泱泱的一大波人都带了过来。

谁让这皇上一回寝殿就遇上了史官,好说歹说也没能逃过史官那支笔。这不皇上刚一过来,眼尖的莲妃就看见人群当中那个熟悉身影。

难得有哪一个官员在后宫前朝之中都令人避之不及,史官绝对能称之第一。

倒也不是因为史官有多大的本事,或者是皇上脾气好。实在是因为咔嚓了这一个,下一个还是这样的。估计这个职业算是世上最忠于事实的了,当然古今史书多经由历代删减增改美化,此处不做描述。

皇帝也知道自己是斗不过那些拿笔的,也打不过那些拿刀的,只能悄悄的忍下这口气。做个谨言慎行之辈。

皇后娘娘瞅见这位史官也是头痛,估计这好好的才艺比试也是要泡汤的。扫了兴趣不说,还拂了这帮小辈的兴致。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吧。”

“谢皇上。”

这皇上过来其实也不是专门为了扫兴的,只是这史官死活非要跟着过来。不然就要联合六部尚书联合上奏,以死直谏。皇上也怕这些啊,搞不好还留下一个苛待言官的名声。

这太平盛世靠的就是才资卓绝之辈以平天下。

皇上叹了一口气,想着自己要不是因为一时贪杯也不至于此。好生在寝殿里歇息着,或许史官手下留情还能说是为政务所累。

皇帝不好当啊,在这年头算是个高危职业还像个香饽饽一般总有人惦记。这也是皇帝当了皇帝之后才生出的一些顿悟。

前些日子又说江南某地闹了水灾急需朝廷拨款,这阵子的急报又是说什么河北大旱灾情告急,恐今年收成不佳这又得平添一向开支。逢着什么风调雨顺之节气,皇帝想要微服出巡还不时的要受到一路上的刺客袭击。

这还不算完的,这政绩卓著吧还得南下北上彰显国威。若是流年横祸四起,皇上还得准备长篇的政治通告用来安抚民心。不然这一暴乱,苦的还是皇上之个处理烂摊子的。

若说最麻烦的还要数番邦外族进宫的美人佳丽,美则美矣可惜语言不通。你这不闻不问,史官笔下你就是个苛待后宫的昏君而且还不顾番邦邻国的政治和谐。你要是时时关怀,雨露均沾,又要说你这是色令智昏。

还有得提防着后宫诸位嫔妃的争宠,宫里也就罢了好容易得了空要去江南微服出访。又不知道哪些人透露的风声,大家小户的女儿都塞了过来。不收倒也还好,顶多就在背后造谣生事而已。万一是收下了,隔天人还不见了。

还真是应该向她讨教怎么就一击中的了。倒让那些成日里既无子嗣又无才德的嫔妃们学学,省的念头都在朕身上。

说不准过上个十几年就又来几处沧海遗珠千里寻父的故事了。到了史官笔下倒还好,民间最是喜欢听宫闱之内的秘事,要是配上几个文采不逊的稍微添油加醋,自己可怎么都洗不清了。

也罢,前些日子出来了什么要复辟前朝的又要叫自己处理,还是交给荣季这几兄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