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些意外高干刚回来就到了他的府上,但也能反应出高干对他的重视。
一边的黄夫人正在替他研着墨,一边也立马起身,“妾见过大人。”
“嗯,这是在做什么呀?”
“秋收的统计情况,有些细枝末节的还需要重新比对一番。”
诸葛亮笑了一下,一边把手里的册子递到了高干的面前。
高干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仔细翻看着,“孙资给我看过一次,没你这个详细。这个,冀州的这一块有问题呀?”
“是有点问题,从土质来看,冀州那一块的土质比不上汉中的,就水源而言,那里的水也不充足,夏天最长一次干了十天,但是刺史大人你看,这产量却一点没少。”
诸葛亮的做的统计远比之前孙资做的要详细的多,每个地区收了多少,和多少田地产出的做了一个比值。
高干想了一下,“这样,从益州调黍米到冀州,从清河换取这样的谷种,然后明年将这种谷种分发下去。”
诸葛亮点点头,“在下也是这么想的,现在唯一的难题就是如何协调?”
“诶,你这个别看我,你自己看着办!”高干立马就不干了,立马甩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苦笑了一下,“好,既然公子说了,那在下就替公子办了。”
高干很满意的点点头,诸葛亮还是很上道的,“孙资,你觉得怎么样?应该还行吧?”
“嗯,孙资其人做事稳重,虽然有些胆小,但打理一些事情还是不错的。”
“那好,丢你那里了,以后他就是你的属官了。”
高干笑眯眯的看着诸葛亮,免得诸葛亮又累死了,那可就亏大发了。
又嘱咐黄夫人,“我跟你说,你没事的时候帮孔明分担一些,记得别让孔明太累了,那就不值当了。”
“还有啊,衣食上面却什么就去告诉清儿,让她准备,或者直接告诉我,我给你准备。”
“这冬天的炭火够不够?最近新来的一批石炭都是上好的,没有烟味,我回头让人送一批来吧?没说话,我就当你同意了。”
黄夫人听着高干的嘱咐,这也太详细,这两人是不是有什么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