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破解三天后的提示

不止是规则2,3如此。

被补全后的员工规则4,5同样不再矛盾。

【4:便利店里面没有顾客要的东西,进来的顾客,最喜欢的不是你货架上的货物,而是喜欢将你变成货物,你要很有耐心的将每一个顾客变成他们喜欢的样子,如果没有,你会死哦。】

【5:老板离开了,就不要认为他能回来,他回来了,便利店里面的货物又来了,记住了每三天会他带人来拉货,记住哦……】

改变后的规则4,5不再矛盾不说,反而成为了一个警示。

规则4:警示来到店里面的客人并不是来买东西的,而是来买命的。

规则5:改变后的第五规则,不与规则4矛盾,反而自己矛盾了。

前面说老板不会出现了,后面又说老板来进货。

看似自相矛盾的两句话,其实分解来看,就透着几分诡异了。

第一,老板离开了,就不要认为他能回来。

这句话给出了两个意思。

意思1:老板离开了,你就别想他会回来了。

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像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很好,去做很危险的时候,很难在回来。就好似送亲人打一场必输的战争,去了就回不来的感觉一样。

意思2:老板离开了,你就不要去人为他能回来,这样他就回不来了。

这个感觉,就好像是,老板离开后,能不能回来,取决于你的认知。

一句话,两种感觉。

一种期盼,一种诡异。

不管哪一种,都表达一个意识,老板已经离开了,而且不太可能回来。

但是后面一句话又说:他回来了,便利店里面的货物又来了,记住了每三天会他带人来拉货,记住哦。

他回来了,便利店的货物又来了。

没三天,他都会带人来拉货。

老板回来会带回来货,但是却又回来拉货。

回来带了货?

出去又拉走了货?

不对,不是带了货,是便利店的货又来了。

这个又来了,就证明这个货品是死物,不是死物,是活物。

田麦再次想到人和‘人’这两种人。

人是活着人,而‘人’是变成货物人。

老板和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

如果‘人’是货物,那么老板有可能是店里面的。

而人是指外面来的,应该说是外来者。如同她这般。

不同的老板带来的事情会不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