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议论纷纷,默契的远离了跪在中间的人。
蒋阳也不在乎这些,顶着磕红的脑袋,默默爬了起来。
得记住现在的情绪。
下次上朝,情绪要连贯。
……
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而刚放下了一个大雷的姜姜,此时却在数着父皇送来的信件,默默算着日子。
“足足有12天了……”
不会真出什么事儿了吧。
阴沟里翻船了?
“殿下。”“进。”
姜姜立刻用书盖上信件。
看到进来的人是李四娘,神情自然。
“身子好了?”
李四娘也很坦然,笑容恬静:“好多了,多谢殿下关心,祖父托我给殿下道谢,多谢殿下照顾舍弟,麻烦殿下了。”
想到小胖子,姜姜是真的有点想笑了。
“不麻烦。”
没他那一嘴,她还得多找点托才能有那种效果。
李四娘显然也知道自家弟弟无意间办了件大事,除了感慨他命好之外,也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于是转而谈起了朝堂上的话题。
在东宫这是被允许,甚至被鼓励的。因此她说的坦然,没有了第一次小心翼翼参与进来的忐忑。
“蒋大人走了,一瘸一拐的,周大人与他说了几句话。”
“周元?他的眼光向来很准。”
姜姜咬住了笔头,这是她思考时的独特方式,或许没什么威慑力,但足以告诉他人自己不希望被打扰。
果然李四娘住了嘴,安静等待在一旁。
“今日先不做什么,任由流言发酵,明日我做出恼恨蒋阳的姿态,你们来一个人劝我,叫上起居郎,事先对好台词。”
母妃说过,一个人若是太过完美,那么那个人的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瑕疵。
人们或许会钦佩完美的人,但大多数人都在内心里恐惧甚至排斥绝对完美。
反而有一定的瑕疵,更有利于形象的建设。她还小,母妃说她可以犯错。
有些私心,想护着祖母,却被忠臣劝谏,放弃诛杀忠言逆耳的直臣,从此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君臣相得。
这样的储君形象。
这样跌宕起伏的故事。
应该很受民间话本子的欢迎。
忠言逆耳的直臣,巧用妙计劝谏储君的忠臣,还有胸襟宽广的储君。
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