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三十的额外电流,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改变实验的结果。
李阳接着道。
“除了这些,我还在技术上,进行了简单的创新设计。”
“还有?”
曹启东不淡定了。
李阳把试验时的其他数据调取出来。
“我改用了双室级联离子源,前室产生80keV氘离子,后室通过射频激励增强,产生120keV高能离子。”
曹启东兴趣大增。
“怎么做到的?”
“等离子体密度梯度控制和栅极调制技术!”
李阳直接回答。
曹启东皱眉,又一次陷入到知识盲区。
李阳:“等离子体密度梯度控制:前室密度维持在2×10¹⁸m⁻³,后室提升至5×10¹⁸m⁻³。前者是是低能束需要的低碰撞率,后者则是要保证高能束电离效率。”
“栅极调制技术:采用多隙加速栅,将束流发散角度控制在1.5°,减少边缘损失。”
“除此之外,就是关于中性化腔的协同优化了。”
曹启东越听越震惊,逐渐入迷
:https://fd。手机版:https://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