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3章
“将驱动效率从0.5A/W跃升至0.7A/W。”
曹启东眉头一挑。
“提升这么大?!”
别看只是提升了0.2A/W,想要达到这个成绩可不容易。
更何况,放眼全球,驱动效率能稳定在0.5A/W的研究机构,几乎没有。
大部分都是偶尔碰巧可以达到,但下一次这个数值就又会减弱。
李阳带着曹启东来到电脑前,调取出部分数据。
“曹教授你看,80keV低能束在等离子体边缘的电荷交换截面达1.2×10⁻¹⁹m²,可高效电离并传递动量,弥补传统高能束在边缘的能量损失。”
“120keV高能束则穿透至芯部,其轨道半径与等离子体大半径匹配,避免快离子被磁场镜反射回边缘。”
“经过计算发现,两束流的能量比经蒙特卡洛模拟优化,恰好覆盖等离子体从边缘到芯部的密度梯度区间。”
“那李工是如何精准控制相位耦合的呢?”
曹启东很快就进入了李阳的思路当中,犀利的询问。
李阳回答。
“两束流注入方向呈现60°夹角,通过束线光学系统精准控制相位差锁定在π/4。”
“此时,低能束产生的慢电子流与高能束激发的快电子流在径向形成‘螺旋状栋梁通道’
,使电子定向运动的协同因子,即两束流联合驱动电流与单独驱动电流之和的比值达到了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