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我心归处(七)

将门权宠 薄须 1350 字 10个月前

祥符六年十月的暴雨,沉舟随洛释离开滨州,就此消失了整整三年。九幽司那时还是一介杀人不眨眼的江湖草莽门派,干最脏的活,拿最高的赏金。

而在许多年后,九幽司死守着大周仅存的荣耀。

——

滨州的劫难远远没有结束。

首先是帝都有人弹劾楚识夏。

楚识夏从进帝都第一天开始就被骂,只要不骂到楚明彦和楚明修身上,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楚明彦是个办事滴水不漏的,楚明修又是个血债累累的活阎王,言官轻易不敢招惹,也只有拿楚识夏开刀。

这一次,言官弹劾楚识夏焚烧尸体,滨州遍野可见尸体被投入烈火升起的浓烟,实在是有伤人伦。言官骂人向来是引经据典,一来二去,就差指着楚识夏的鼻子说她不配为楚氏子孙。

滨州的瘟疫,本就起于尸体堆积、滋生尸气。活人自己尚且顾不过来,还管得着死人是埋了还是烧了么?楚识夏本来不想搭理那些言官,奈何他们大有蹬鼻子上脸的架势,坐镇帝都的裴璋也有些招架不住。

楚识夏提笔一挥,上奏帝都,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在尸体堆里出生入死,你们戳我脊梁骨。你那么能干,龟缩在帝都,是心中未存报国志么?”

言官们义愤填膺,撸起袖子就去砸秋叶山居的大门,最后还是皇帝亲自训斥了砸门的言官才了事。然而言官们骂够了,准备消停几天,楚识夏却不干了。

楚识夏又上了一封奏折,委屈地向皇帝哭诉,既然有人怀疑她在滨州中饱私囊、浑水摸鱼,那不如派个监军来好了。

皇帝一个头比两个大,因为楚识夏点名要的,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刺头——都察院佥都御史张圭。

——

“张圭,我知道这个人。”程垣听见这个名字,也不由得虎躯一震,有点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