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万众才子被问哑口,景濂先生挺身而出

而现场众秀才学子听到“景濂先生“四个字,立即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起来。

“景濂先生?难道那位便是宋濂先生?!”

“兴华教育学院秦院长都已经开口,想必应当不会有错!”

“没想到我等竟然有幸,能够在这里见到宋濂先生……”

毕竟相比于秦宇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兴华教育学院秦院长,宋濂在天下儒家秀才士子之中的名声,那是首屈一指般的存在!

对于在场近万名秀才的反应,宋濂也是见怪不怪,毕竟他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

所以宋濂也只是简单地挥了挥手以作回应,便示意众秀才士子安静下来,而后看向高台之上的秦宇,朗声开口。

“儒家施仁政,行德治,重礼乐的治国思想理念,能够治得了国,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必然是可以的!”

“因为儒家施仁政的治国思想,所以朝廷之前才会废除人丁税、推行摊丁入地政策,减轻百姓身上的负担,并且接下来朝廷还会逐步以‘以工代役’政策,取代‘强行征召徭役’政策!”

“日后涉及到徭役之事,百姓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与,而愿意参与徭役工作的百姓会获得朝廷的酬劳,不愿意参与徭役的百姓,朝廷也不会强迫,这便是‘轻徭薄赋’!”

“而‘减刑宽政’也不意味着‘免刑放政’,‘减刑宽政’的针对对象是那些犯错不大、作恶不深,且年老或年幼、身患疾病,有悔过之心的犯人,对于这类犯人可以以‘减刑宽政’以待之!”

“而对于那些穷凶极恶,犯下大错、大恶,且毫无悔改之心的犯人,则依然是需要从严、从重处理,如此方才可以震慑世人,使人不生违法作恶之念,这才是正确的“减刑宽政”!”

“而‘行德治’并不意味着以德治恶,因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政以德、明德慎刑、德主刑辅,如此方才是真正完整、且正确的德治方略!”

宋濂说完,话锋一转,“至于重礼乐,礼乐乃是于人而言的!”

“北元贼子,蛮夷也,非人哉,自然不必讲礼乐、重礼乐、行礼乐,直接以大明铁骑镇之、降之、虏之!”

“只有归顺了大明的北元百姓,方才有资格习礼乐、重礼乐、行礼乐,而后以礼乐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