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血’让文官这个群体能够一直长盛不衰,而反观武将、勋贵,以及皇帝。
尤其是皇帝,武将勋贵还能从歪瓜裂枣中选一下,然皇帝就只能看运气,这要是运气好,遇到一个有能力的皇帝,而这要是运气不好,那就是一个足以亡国的昏君。
总的来说内阁制度已经很是先进,在这古代封建王朝。
“内阁?”
朱元璋神色疑惑。
朱允熥说道:“内阁的职责是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朝政,如批阅奏折,当然他们只有建议权,决策权在皇帝手中。”
朱元璋闻言神色顿时不悦,道:“这不就是相当于中书省吗,咱好不容易才废掉中书省,将中书省的权利夺来,你这是要又送给他们?”�6�8
朱允熥说道:“刚才孙儿不是已经说了吗,后世的皇帝不可能像您一样勤劳,总会出现几个懒惰的皇帝,现在不制定好规章制度,等他们去制定,天知道他们会制定出什么制度出来,到时候说不得中书省将会再次出现。”
内阁是由朱棣设立,朱棣并没有将之完善,导致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最终皇帝只能设立司礼监。
司礼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内阁,但那些太监能有什么能力,而且太监大都贪婪成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朝廷,对整个国家造成严重的破坏。
当然,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皇帝本身,如果皇帝本身没问题,那么就不可能让权臣权倾朝野,让太监祸乱朝堂。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皇帝如文官一般采用竞争制,让一群皇室成员通过竞争,最终获胜者当皇帝。
然这种办法很难。
而且很容易造成拉帮结派,党同伐异,要是稍有不慎,就会让整个朝廷四分五裂,以及爆发内战。
清朝的九龙夺嫡,就是很好的例子。
九龙夺嫡还仅仅只是稍微竞争,就内斗严重,真要是放开手脚,那才叫恐怖,而且雍正上位之后,选择嫡长子继承制,不敢让夺嫡之事再现。
(注:清朝几乎全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就算是康熙也是如此,太子就是嫡长子,只可惜这个太子太差劲,这才有了后续夺嫡。)